提起中國古代的婚姻,好多女權主義者會大加抨擊,好像是不拿女性當回事了,好多人都想到的是是男性三妻四妾,在婚姻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女性生兒育女,還有隨時被丈夫拋棄的風險。真的是這樣嗎?中國古代的女性真的這么沒有地位么?
中國古代的是一個道德統治一切的世界,當時只有刑法,沒有民法,所以只有犯罪才會犯法,婚姻制度還不能上升到法制的高度,民法是到民國之后才有的,規定了婚姻法,繼承法等等。中國古代婚姻非常注重形式,婚姻必須符合形式條件,才是合法婚姻,特別是周朝初期周公把婚姻納入禮制后,婚姻就靠民間基層的禮法來約束了,這種禮法又是中國的禮,這可是比法還要嚴重的事情,在中國的古代,有時候你犯法了,可能不會追究你,但要是你違了禮,那你算是完了,這輩子你都翻不過身來。
說起古代的禮,就不得不提到男的娶老婆,大家都覺得太好了,想娶幾個就娶幾個,古代皇帝甚至是后宮佳麗三千。普通人是三妻四妾,男人向往,女權憤怒,但首先,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古代女性的地位沒有想象中那么低,而且還有很多禮法的約束來對婦女的權利進行保護,尤其是良家婦女。古代受苦那些婦女很多都不是良家婦女,才會受很多苦。西方其實也是,像茶花女之類的,也有很多悲慘的故事。其實古代對婦女就是道德上的約束較多,如果道德品行上沒問題,那就會受到禮法的保護,這個禮,可真的不是那么簡單的。
首先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再娶的只能是妾,而且大多數時候,妾也只能有一個。首先一夫一妻制這是一定的,皇帝也要遵循這個制度,皇后只有一個。妻子就是要和丈夫齊平,所以妻的地位是不低的。我們中國古代的妻的地位可能比外國還要高一些,比如皇帝是君臨天下,皇后就是母儀天下。而且皇后是極為隆重的娶進來,跟其電視劇里演的選秀女是完全不一樣的,皇后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按照嚴格的禮法得來的。這也證實了妻的地位真的是很高,而所謂的妾,嚴格來說,和家里的服務員的地位差不多,那就不是妻子,有女權者羨慕西方的女權,但她們不知道的是,西方雖然一夫一妻,但西方貴族是允許有情人的,不管男方,女方,結過婚也可以找情人,甚至不止一個,這種淫亂的關系甚至可以長達許久,所以要說回來,還是中國的相對好一些,最少有夫妻對感情的忠貞。
這里說到古代的兩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明代的奸臣嚴嵩和老婆,嚴嵩窮的時候妻子歐陽氏不離不棄陪著他,后來嚴嵩當了官,權傾朝野,也對歐陽氏不離不棄,還有明孝宗,那也是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夫妻關系的典型,
而在民間,老百姓娶妻也是非常隆重的,需要經過‘三書六禮’。三書就是記錄結婚過稱的文書,是古代保障婚姻的文字記錄,分別是聘書,禮書,迎書。意思就是在定婚時,需要文字記錄證明,然后男方向女方加家送聘禮時候,需要寫下來禮物的數量和物品名稱,之后就娶親當天,新娘過門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寫文書,相當于結婚證,交給女方。六禮的話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六個步驟中,問名就說明了對女性的尊重。在古代,你要知道一位姑娘的名字,那本身就是不敬的行為,大家經常在古書上看到管女性叫張氏,趙氏等,有些人覺得古代女性連名字都不能有,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這種叫是對婦女的極大尊重。良家婦女是不能被外人知道名字的,男方直到下聘禮之后,才有第二個問名的步驟,到這一步才有權利問姑娘的名字,生辰八字之類的。經過一系列復雜步驟之后,才能真正把姑娘娶回家。
這和現在花點錢,商量商量買個房啥的就算完了完全不是一回事,古人娶親不僅要按照禮法,按照各種繁瑣步驟來,就連離婚,也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正常情況下是不能休妻的,如果隨隨便便休妻是要被禮法,鄉紳或族長整個民間機構處罰的。并不像小說或影視劇里演的那樣,丈夫不高興就對妻子說我要休了你,直接就寫休書把人休了,那是不行的。古代丈夫要休妻,需要遵循‘七出三不去’的標準。七出是丈夫可以休妻的理由,是指:不順父母、無子、淫佚、口舌、妒忌、盜竊、惡疾。三不去正好相反,是不能休妻的理由: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古人還是很懂得平衡的,不一味的偏向一方。
如果真要休妻,那就得嚴格按照七出來執行。首先就是不孝,就是對公婆不好,這個是不行的。第二個是無后,如果妻子只生女兒沒能生出來男孩來也算是無后。但是沒生出來兒子丈夫可以納妾,但還是不能休妻。無后想休妻要等到妻子五十歲以后才能休,要知道,中國古時候很多朝代人們平均年齡也就三四十歲而已,真到五十歲那也沒有休的必要了。第三是淫,淫就不用說了,在古代就相當于是犯罪了,有些通奸還要被浸豬籠或者直接處死的。這個是可以直接休的。第四是口舌,喜歡八卦的女性可要注意了,老背地里說人家壞話,嚼人舌頭東家長李家短的,在古代這是可以被丈夫休了的。第五妒忌這個是特別要注意的,因為這個跟情緒有關的就很難控制。如果家里有妾,就不要隨便妒忌,或者整天欺負她,家里有丫鬟也不要天天打人家。妒忌影響家庭和諧也是會被休的。第六盜竊,這個就很容易懂,偷東西肯定是不行的,作為跟丈夫齊平,管家的人,偷竊肯定就不行了。第七條就很不合理了,惡疾就是妻子得了重病,家里人沒辦法了,那就休了吧。要知道古代醫療衛生條件那么差,得了重病那就意味著沒有老婆了,家里總要有女主人來主持家務啊,所以可以老婆死了就再找個這也沒什么,而且所謂的真在老婆重病了休妻的也是不多的。
關于休妻的規定有這么多,但針對休妻,還有相當的規定,在這些范圍里,丈夫是不能休妻的。首先是無所歸不去,意思就是女方娘家沒人了,父母親戚有可能都不在了,你休了她就等于無家可歸了,即使你老婆犯了再大的錯誤,也不能休了她。第二個與更三年喪,就是說陪著老公為公婆守過三年孝的,說明她很孝順,那也不能休。第三
個就很有趣了,很適合對現在社會的男人聽。前貧賤后富貴,就是妻子嫁給丈夫的時候,丈夫沒錢是個窮光蛋,跟丈夫經歷過苦日子,之后丈夫發達了,掙到錢了,那你也不能休了她。這個就連當今的的婚姻法都沒有這樣的規定。
看看,這是人權吧,當然,或者在現在的女權主義者看來,陪男方過貧窮日子,怎么可能,要嫁就嫁給能給自己生活保障的人,但你要想想,嫁給了這樣的人,他也可以離婚啊,雖然你可以分財產,但你難道是奔著財產去的嗎?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封建社會制度下夫權社會的典型反應,就有明顯的時代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古代的婚姻制度必然會被新制度所取代,女性在如今社會地位也是越發重要。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多來自于歷史文獻記載,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當時普通百姓的婚姻到底是怎么樣,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我們現在對這些文獻的研究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學習,不好的也要有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