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茶叔。很高興為大家講解茶知識,分享茶文化!
愛喝巖茶的您,平常都喝什么茶呢?水仙、肉桂還是大紅袍?
如果您愛喝水仙,對于老樅水仙肯定也是情有獨鐘吧。
除了醇厚的湯感之外,老樅水仙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那股帶著歲月氣息的“樅味”。正是這種獨有的味道,讓老樅水仙深受茶友的追捧。
如果說常喝水仙的茶友,沒有喝過老樅水仙,那就和去北京沒有爬長城一樣,是有缺憾的。
不過,愛喝巖茶的您,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
為什么只有老樅水仙,而沒有老樅肉桂,老樅大紅袍呢?
前幾天,剛好也有茶友在問茶叔,說有人給他推薦了一款肉桂,美名其曰“老樅肉桂”,而且價格還不低,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沒有“老樅肉桂”這種說法呢?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老樅”的定義。
對于茶樹來說,樹齡在10幾年左右,可以稱之為“新樅”;
樹齡在30年至50年,可以稱之為“高樅”;
樹齡在50年以上,則可以稱之為“老樅”;
若是達到了百年以上,那就是“百年老樅”了。
這只是是從樹齡上定義的老樅,老樅水仙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帶有“樅味”。
只有樹齡和茶葉口感都滿足,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老樅水仙。
那水仙是怎么做到即能夠生長幾十上百年,又能出現樅味呢?
武夷巖茶水仙,屬于半喬木型茶樹。
半喬木型茶樹可以長得很大很高,像水仙就可以長到5米高,像是一棵樹。
而且,水仙茶樹樹齡可以很久,長個幾百年都沒問題。
經過幾十年,上百年風雨的洗禮,茶樹的枝干都覆蓋上了一層苔蘚,茶樹也已經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了一體。
當然,并不是說樹齡達到50年以上,茶葉泡出來就可以有“樅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吳覺農在《中國茶業問題》一文中就說過“茶樹越老,茶質越硬,品質越低劣。”
也就是說,茶葉的品質,會隨著茶樹樹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但是對于水仙茶來說,茶樹樹齡的增加,雖然改變了原有的一些味道,卻不影響品質,甚至但是卻出現了“樅味”。
迄今為止,茶學界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為什么只有水仙茶樹會如此。
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老樅水仙”的叫法,因為它茶質不僅沒有變差,反而越有韻味!
那么,肉桂茶樹是否有成為“老樅”的資質呢?老樅肉桂的品質如何呢?
武夷巖茶肉桂,屬于灌木型茶樹。
灌木型茶樹是不會長太高的,都是一叢一叢的生長特征,但是它生長個幾十年也是沒有問題。
既然肉桂也可以生長幾十年,從茶樹樹齡來說,是可以稱之為“老樅肉桂”,那是不是意味著也會出現老樅水仙般的“樅味”呢?
前面已經說過,茶樹越老,品質越低,而肉桂恰好就逃不過這個“魔咒”!
曾任武夷山茶科所所長的陳德華先生就對“樹齡與品質關系”進行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茶葉的內含物成分含量,以幼年期最高,成年期基本穩定,老年期后將大幅度下降明顯。
而且得出一個結論:茶樹栽培在正常肥管條件下,茶樹的最佳經濟樹齡約20年。
同時,他還對武夷山茶園的肉桂進行過調研,他發現那些在上世紀80年代栽種的老樅肉桂,茶葉品質不如從前,主要原因就是樹齡的增加。
所以,即使肉桂茶樹樹齡達到了“老樅”的標準,但是茶葉品質已經在下降了,更不要說像老樅水仙那般,越老越有韻味。
而且,肉桂更多的是在于“香”,隨著樹齡的增加,茶葉內含物都在不同程度的減少中,這個時候的肉桂已經扛不起“香不過肉桂”這塊金字招牌了。
當肉桂已經不香了,那還是肉桂嗎?
經過這么一分析,可以看出,在武夷巖茶里,只有水仙當得起“老樅水仙”的稱呼,像肉桂、大紅袍之類的茶,是不會加上“老樅”這個前綴的。
當然,隨著老樅肉桂的名聲鵲起,有些茶掌柜也會把老樅強加在肉桂身上,說什么“老樅肉桂”、“老樹肉桂”等,但都是為了博眼球罷了。
如果你恰好聽到,那就當聽了一個笑話吧!
愛喝巖茶的朋友可以關注【巖茶學院】哦,將會持續更新茶知識。也可以直接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