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巖茶,我們經常會用“巖骨花香”來形容巖茶的品質,前人贊譽武夷巖茶:“ 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薄皫r骨”與“花香”講的就是巖茶的“茶水”與“茶香”,它們是評判巖茶品質高低、口感優劣程度的兩大因子。那這兩大因子在影響巖茶品質口感上,孰輕孰重呢?今天小編就從幾個方面來為茶友們解讀。
科學分析表明,茶鮮葉中芳香物質(包括醇類、醛類、酸類、酮類、酯類、內酯)占0.005%-0.03%,而其中水分高達75%-78%,含量遙遙領先于芳香物質,這一局顯然“水”占了上風。
說武夷巖茶的品質特征,不能不提“巖韻”二字,“巖韻”就是武夷巖茶的符號,為世人追捧。而巖韻無疑是要從“水”中體現,梁章鉅《歸田瑣記·品茶》一文寫到:“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為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尤凡品也。再等而上,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钪蛔郑鑿纳啾颈嬷⒑跷⒁印笨梢?,“香”是巖茶品質的基礎,而“水中之韻”比“香”更難求,更能體現巖茶的品質層次。
武夷巖茶的傳統焙法火功較高,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現在巖茶的火功略有降低,但遵循的一般準則依舊是“重水求香”。在焙火的過程中,焙火次數越多、焙火溫度越高,茶葉芳香物質特別是低沸點的芳香物質會逐漸降低,轉為更加穩定的熟香(果香、乳香、桂花香等)及炭焙所賦予的特殊風味—火功香。但滋味會更加醇厚、順滑,巖骨表現更加明顯,口感的體驗性更強,由此可見“重水”甚于“求香”。
武夷山每年不同規模的斗茶賽很多,其中賽中評審巖茶有五項重要因子:外形、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的評分權重,香氣和滋味分別占總分的35%和45%,滋味的權重遠遠比香氣高出10%,可見在專業評審眼中“水”比“香”重要。
綜上,從很大程度上反應:"水"(滋味)更能體現巖茶的品質優劣和魅力所在。當然,所謂“苦水不去,香氣不來”,武夷巖茶的 “香”與“水”是不可分割的,在此,僅僅只是將兩者做一個對比,僅從巖茶自身出發,“滋味“或許比“香氣”更能體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