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大概寫作年代是北魏(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386年-534年),也有說是唐朝人寫的(618年-907年)。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而花木蘭當時處于南北朝的北魏國,北魏是拓拔鮮卑建立的國家,皇室在孝文帝時期才全面漢化改為漢姓?;液芸赡苁酋r卑人。
鮮卑族是原先是游牧民族,后來進行了定居漢化。但文化習俗上,不像漢族這樣的農耕民族,這么極端需求男性進行勞動力密集的耕種活動。重男輕女現象比當時的漢族要輕,這是花木蘭從軍的背景條件。
可以確定的是木蘭辭描述的是北魏與柔然(北方游牧民眾政權)的戰爭。這兩個政權都不是漢人政權。多數人認為花木蘭是鮮卑族,也有一些人認為是突厥族?;咎m大概家在河套地區(蘭州、西安、包頭之間某地,鑒于“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應該離當時黃河河道不遠),跟著拓跋燾的軍隊一路把柔然打過燕然山。然后衣錦還鄉。
“花木蘭”本名可能是【穆蘭】(穆,鮮卑姓,跟伊斯蘭沒關系),后來北魏政權自己進行了漢化改革,轉寫為“木蘭”,然后又因為是女的就稱為“花木蘭”。并且由于漢文化強勢,北魏可汗后來被稱為皇帝也很常見。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打了十幾年“歸來見天子”而不再是見可汗了。
(一些人認為“可汗”只是木蘭辭里為了押韻而選擇的外來說法,我認為完全站不住腳。因為漢文化長期以來都非常強勢,東至日本南至越南都受漢文化影響。游牧民族可汗受影響改叫皇帝還比較容易,但是要漢人政權首領叫可汗,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