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有名的詞人是誰?這個問題本來無解!因為從來文無第一,況且清代綿延數百年,優秀文人也很多,曹雪芹,洪深,孔尚任等等。不過有一個人詞人,近年來卻知名度很高,很多人甚至認為,他就是清代第一詞人,他就是納蘭性德。
可以說,納蘭性德契合了當下人對于傳奇才子的一切想象。他有才,而又年輕帥氣,是康熙貼身侍衛,身手也不會太差。此外,他出身高貴,父親是紅極一時的納蘭明珠。最重要的是,他還多情,關于他的感情經歷,都可以寫成暢銷書。但拋開以上種種,在文壇他不過是清代第一詞手而已。
納蘭性德在詞的技巧上,是不輸很多大詞人的,王國維曾說他是“兩宋以來,一人而已”,有人說過于夸張了,但是仔細數一數確實沒能在兩宋后找到能與納蘭詞媲美的詞作了。在某些詞作上,他甚至和蘇東坡有的一比,二人都愛一種“炫技”詞,那就是回文詞!
回文詞因為一句話順著說完,要反著說回來,因此極其考驗技巧。納蘭性德有一首回文詞,是與眾才子唱和當場而作,句句炫技令人眼前一亮,道盡一生情深不淺,眾人一看無不叫絕。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菩薩蠻》。
《菩薩蠻·客中愁損催寒夕》
清:納蘭性德
客中愁損催寒夕,夕寒催損愁中客。門掩月黃昏,昏黃月掩門。
翠衾孤擁醉,醉擁孤衾翠。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
寒夕之中,客中正愁。愁對寒,寒對愁,越發悲愁!寂靜的門,掩映著一輪殘月;昏黃的月,照映著破門,好生悲戚怨慕。在翠衾中,獨自醉,獨自眠。人擁翠衾獨眠,這是何等傷懷和落寞。然而醉了還好,最怕的是醒來。因為醒來更多情,更容易被情所困,為情所傷,因此不如不要醒,永遠在醉中。
詞的開篇,以愁景寫愁情,到底是因為客愁,眼中的景色才變得凄涼,還是愁景傷離人心,不得而知。“門掩月黃昏”詞人抓住了黃昏月色這一絕美的意象,再加上一扇半掩的門,將月色和離人了也隔開了,月色的多情似乎也與詞人沒了關系。
后一句中“翠衾孤擁醉”一個“孤”字道出了詞人愁苦的原因,由此先前種種愁景也有了落地處。最后一句是醒與情之間的矛盾,所謂“多情自古空余恨”,多情的苦伴隨著納蘭性德的一生。他曾在經典詞作《山花子》中寫道:“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似乎有意放下種種情癡,但這不過是他的美好愿望而已。因為這份情深不壽,他31歲就離世了,留給后世一片扼腕嘆息。
全詞雖為炫技之作,每句回還反復吟誦,堪稱史上最啰嗦的《菩薩蠻》。但在這啰嗦之語中,詞人卻做到了前后兩句意境不重復,但感情卻遞增,在眾多只為炫技的回文詞作中,可謂相當高明了。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