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現(xiàn)象非常普遍,女人地位比較低,要遵守“三從”、“四德”,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要安心待在閨房里。女人等到了出閣的年齡,經(jīng)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入婆家之后,更得放低姿態(tài),好好侍奉公婆,養(yǎng)育子女,服侍丈夫。而且,如果女子做出了有悖于倫理綱常的事情,還會被丈夫一紙休書,休回娘家。
《孔雀東南飛》是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廬江府小吏焦仲卿與其妻劉氏本夫妻和睦,但由于焦仲卿在外時間較長,夫妻兩地時間分居。雖劉氏在家安心做家務(wù)、織布、侍奉婆婆,但婆媳關(guān)系并不如意。
焦母于是要求兒子休了劉氏,再續(xù)佳人。焦仲卿很孝敬,在母親的壓力下被迫休妻,讓劉氏先回娘家去住幾日,之后辦完公務(wù)再把她接回家。
(焦仲卿與妻離別)
焦劉二人分開之際曾發(fā)誓,一為磐石,一為蒲草,生生世世不分離。理想很豐滿,怎奈世事多變,劉氏回到娘家后,提親的人不斷,先是縣令的兒子,劉母親理解并婉言謝絕了對方的提親。不幾天,知府的兒子也派人來提親了,劉氏哥哥希望劉氏嫁出去。劉氏無奈,被迫答應(yīng)改嫁。
焦仲卿聽說后,去質(zhì)問劉氏,劉氏感覺受到了冤枉,為表清白,舉身赴清池,投河死了。焦仲卿聽說后,自掛東南枝,上吊追隨劉氏而去。焦劉二人被逼分開,但他們信守誓言,為愛殉情,詮釋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境界。
對照中國封建社會休妻的七種理由,即婚姻制度的"七出",“七出”是指:“不順父母、無子、淫、惡疾、嫉妒、多口舌和盜竊。”
在《孔雀東南飛》中,在劉氏婆婆心里,媳婦劉氏犯了“七出”中的幾出呢?
焦仲卿妻子劉氏
一、無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文中提到夫妻恩愛,但二人卻沒有孩子。
二、《孔雀東南飛》開篇點出,劉氏覺得她們夫妻不能常見面,而自己則夜夜織布不得休息,可婆婆還故意嫌她做活慢。心里有怨氣,流露在臉上就是不高興。而在婆婆看來,這就是不孝順父母。
三、多口舌,劉氏向丈夫焦仲卿倒苦水,這就是多口舌,搬弄是非。
就這樣,劉氏犯了“七出”中三條,所以婆婆才堅決讓兒子焦仲卿休了劉氏,再覓佳偶。
而"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正是焦劉悲劇的主要原因,但焦仲卿最后能發(fā)出與劉氏"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與做法,也是難能可貴的,是一種無言的反抗吧!
焦仲卿夫妻離別
二、《釵頭鳳》——唐婉咽淚裝歡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與發(fā)妻唐婉本是姑表兄妹,青梅竹馬,伉儷情深。陸母是唐婉的姑姑,陸游與唐婉二人兒女情長。
唐婉愛賦詩,有才情,在陸游母親那里就是多言多語,愛說愛表達。再加上幾年內(nèi)唐婉沒有生育子女。那么,“七出”中,唐婉至少占了兩條:“多口舌”和“無子”,所以陸游母親才不顧兩家親上加親的骨肉親情,非常決絕。
母命不可違的陸游表面上答應(yīng)了母親,但做了折中的安排,他把唐婉先安置到別院。但是事情敗露后,一紙休書隔開了兩人,但卻割不斷二人相互靠近的兩顆心。
之后,陸游再娶了一位王姓女子,生育了好幾個子女。而唐婉則嫁給了前程似錦的官場中人——趙士程。
陸游與唐婉
陸游與唐婉能否各生歡喜?恰恰相反,他們無法做到把對方忘卻,只不過他們是人前承歡,人后落淚!
幾年后,在沈園,陸游和唐婉二人不期而遇,真是恍如隔世。陸游各種愁緒與悲情涌上心頭,奮筆疾書,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釵頭鳳》,表達了自己的后悔、無奈與傷感。唐婉看到這首詞后,同樣悲從心來,和了一首《釵頭鳳》。
雖然在他人看來,再娶再嫁后,陸游又覓嬌妻,生兒育女,而唐婉也尋得門庭顯赫的趙士程,但在當事人看來,心中只有悲和苦,就如他們筆下的《釵頭鳳》一樣,他們的心只是屬于彼此。
而唐婉卻自從二人見面之后,郁郁寡歡,隨后香消玉損。
陸游
三、《紅樓夢》——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鳳,《紅樓夢》主角,人稱鳳姐、璉二奶奶。王熙鳳是金陵十二釵之一,王夫人的內(nèi)侄女,賈璉媳婦,以精明能干,八面玲瓏而在賈府穩(wěn)坐第二把交椅,深受賈母喜愛。
王熙鳳伶牙俐齒、機變逢迎、心狠手辣、笑里藏刀,非常有計謀。
賈璉對鳳姐的態(tài)度的變化,可以用“一從二令三人木”來表達,賈鏈對鳳姐先服從,后冷淡,到發(fā)號施令,再到被休的命運。
在《紅樓夢》八十回之后,王熙鳳被休。此時,王熙鳳的保護傘——賈母已逝,王熙鳳被休,是因為,一是無子;二是嫉妒,她害死了尤二姐;三是斂財,弄權(quán),導(dǎo)致賈府被抄;四是她多口舌,得罪人太多,無人袒護。“無子、嫉妒、多口舌、盜竊”,王熙鳳被休也是必然的。
王熙鳳
王熙鳳“哭向金陵事更哀”,賈府沒落,家產(chǎn)被抄,包括京城和南京的祖產(chǎn)都被沒收,王熙鳳被押往金陵指認。王熙鳳“哭向金陵”之后,“事更哀”指的是之后的牢獄之災(zāi)。
曹植《棄婦詩》寫道:“無子當歸寧(被休)……有子月經(jīng)天,無子若流星;天月相終始,流星沒無精。”
王熙鳳
古代在離婚方式上有四種形式:一、“休妻”;二、“義絕”;三、“和離”;四、“呈訴離婚”,休妻為主,后三個為補充。
1、“義絕”制度有強制性,是夫妻一方與另一方的親屬間有法律上的犯罪事件,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夫妻關(guān)系必須解除。
此規(guī)定純粹是為了為執(zhí)法公正而制定的,對夫妻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
《唐律》規(guī)定:“諸犯義絕者離之,違者徒一年。”元、明、清的法律均規(guī)定,如果犯義絕應(yīng)離而不離者,杖八十。
2、呈訴離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情況下的離婚,比如“妻背夫在逃”等,受害方就可以呈訴,要求解除婚姻關(guān)系。這是古代婚姻制度對弱者的一種保護,是一種進步。
3、和離制度,這是一種允許夫妻通過協(xié)議自愿離異的法律制度,比如女方地位顯赫,是公主,那么女方在男方有過錯的時候,或者對男方不滿意的時候,就可以和離。
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對平常人家的女人來說,受“三從四德”和貞操觀念的嚴重束縛,很難真正實現(xiàn)和離的愿望。和離制度的存在,大多是避免“家丑外揚”的“休妻”的一種變相形式。
當然,休妻和和離還是有區(qū)別的:休妻象征女子有錯,被婆家退回。而和離則顯得高大上一點,給女人保留了一點尊嚴,要說有錯的話,也不只是女人一方。
古代女子被休后,命運一般比較悲慘,一是因為背負著“被退回”娘家的標簽,是丟人的,是抬不起頭的。二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被休回到娘家,一般哥嫂也不會給好臉色看,日子難過。
焦仲卿妻子劉氏用“舉身赴清泉”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唐婉被休后,再嫁夫婿條件好,待她也好,但一樣郁郁寡歡而終。王熙鳳被休后,娘家哥哥怕她連累娘家,不接受她。賈家敗落后,又被關(guān)進了獄神廟,病死在獄中,草席裹身,武葬身之地。
休書
古代女子被休,注定命運悲慘,注定與幸福再也無緣。
東漢姜詩的妻子在婆婆面前罵一條狗,被認為不孝而被休;衛(wèi)國夫人莊姜由于沒有生育而被休;清代歸可子妻岳氏因患有羊角瘋,被丈夫以“七出”中的“惡疾”而休棄,后投井自殺;漢初陳平嫂子嫌陳平在家白吃飯,被丈夫休棄;東漢李充也因妻子多言而休之。
姜詩休妻
撥開迷霧看本質(zhì),古代婚姻制度的“七出”休妻,只是針對女人而言,女人有過錯就可被男人休掉。男人休妻,對照理由,一紙一筆即可。
而男人有過錯呢?卻沒有對應(yīng)的“七出”被休制度,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古代休妻是女子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表現(xiàn),是女子悲慘命運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大戴禮記·本命》《孔雀東南飛》《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