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封建王朝的受害者。
他出生在搖搖欲墜的滿清帝王之家,年僅三歲就成為政治犧牲品,被慈禧推向了皇位,支撐著即將滅亡的封建王朝。
他一生三次稱“帝”,清朝末代皇帝、張勛復辟的皇帝、偽滿的皇帝。雖是皇帝,一生卻從未有過真正的權力,連生母自殺都只能忍氣吞聲。
他作為九五之尊,沒有后宮佳麗三千,相反,妃子離家出走登報離婚,皇后與侍衛私通生子,他成了史上唯一遭女人如此羞辱的皇帝。
他是個罪人,也是個可憐人,他的一生記錄著一個“空前絕后”而又令人驚嘆的歷史奇跡,也恰恰是晚清以來百年歷史演化的縮影。
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任命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亦同時成為嗣皇帝,準備接位已經臥病不起的光緒皇帝。
為何立溥儀為嗣?慈禧的出發點很清楚:一、溥儀的嫡祖母是自己的親妹妹;二、溥儀的生母瓜爾佳氏是寵臣榮祿的女兒;三、溥儀是尚未懂事的小孩兒,方便掌控。慈禧考慮如此周全,當可保權柄不失。
一家連出兩位皇帝,喜懼之間,情緒震蕩巨大。載灃的生母側福晉劉佳氏反應最激烈,《清鑒綱目》記錄下她的兩句著名怨言:“先殺了人家的兒子(載灃的哥哥載湉,即光緒皇帝),又來殺人家的孫子(溥儀)!給個皇帝的虛名,實際上等于終身監禁!”
事實證明,祖母劉佳氏的話印證了溥儀的一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12月2日,溥儀登基,年號宣統。
就這樣,年僅三歲的溥儀被迫離開了母親的懷抱,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紫禁城,他雖有父母,宮里還有皇額娘,但卻更像個孤兒,無依無靠。
溥儀在位3年(1908年12月-1912年2月),清王朝的政治實權掌握在攝政王載灃以及光緒皇后即隆裕太后的手中。后來在袁世凱的排擠下,載灃被隆裕太后撤職,結束了自己的攝政王生涯。
此后,清廷只剩下一個“孤兒”溥儀、一個“寡母”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哪里是袁世凱的對手,只能聽任其擺布,溥儀更不用說,他從來都只是一個傀儡。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袁世凱的威逼下,頒布了宣統皇帝退位的詔書。稀里糊涂當上皇帝的溥儀,又稀里糊涂地結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這一年,他年僅6歲。
辛亥革命之后,民國政府與清廷達成了《優待條件》。根據雙方的協議,封建王朝的遺老遺少們仍在紫禁城保留了小朝廷,溥儀仍然是皇帝。從此溥儀的地位變得更尷尬,前朝皇帝,幽居紫禁城,隨時可能被趕出去,甚至被殺掉。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悲憤中崩于長春宮太極殿,年45歲。 隆裕太后去世,按說溥儀該揚眉吐氣,至少在紫禁城內可以一言九鼎了,沒想到的是,光緒的瑾妃和同治的瑜、珣、瑨三妃又站了出來,長期受隆裕壓制的四妃再次把小“皇帝”玩弄在手掌之中。
溥儀自3歲進宮后,唯一從家里跟過來照顧他的只有乳母王焦氏。王焦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溥儀的思母之情。
但四位老太妃見乳母與溥儀形影不離,關系過于密切,故意找碴兒,假借其他嬤嬤與太監吵架的理由,連同王焦氏一起轟出了宮外。溥儀在宮中的最后一點溫暖,也就這樣沒有了。
1921年9月30日,因不滿溥儀屢屢頂撞,瑾太妃竟然讓溥儀的母親和老祖母在殿外跪了一個上午。
心高氣傲的瓜爾佳氏回家后憤然自殺,年僅37歲。溥儀得知后,唯一能做的,就是趕到醇王府,跪拜在母親的靈前鄭重磕了三個頭。
這是溥儀進宮十幾年首次回家。除此之外,他既不能給母親追封,也沒法給母親討回公道,只能怏怏回宮。
堂堂一個皇帝,當得如此憋屈,也只有溥儀了。
1917年6月,張勛復辟。7月1日,溥儀在眾人的簇擁下,再次成了“大清帝國”的皇帝,停滯了五六年的皇家機器又開始嘎吱作響。
重新登基的溥儀有些飄飄然,僅復辟當天,就一口氣下了9道“詔諭”,對復辟有功的人論功行賞。
但溥儀的皇位做得并不安穩。此時,手握重兵的北洋將領段祺瑞等人,已經開始在天津醞釀反擊。幾天后,辮子軍戰敗的消息就傳入宮,張勛早早躲到荷蘭使館去了。
7月12日,溥儀宣布退位。在看到《退位詔書》時,他放聲大哭。原本,他期待看到所有中國人都支持他重登皇位,到頭來方知這只是一場春秋大夢。
溥儀沒弄明白的是,作為一個孩子,他不過是成人世界的一顆棋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溥儀面臨婚嫁,他發現自己就算成年了,婚姻也由不得自己做主,他就像一副空皮囊,任人擺布。
1922年,溥儀大婚,娶了“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繡。小朝廷借大婚之機,重溫了所謂的“皇家氣派”。
然而,溥儀的好日子很快就到頭了。1924年11月5日,他正在儲秀宮跟婉容一起閑聊。突然,內務大臣紹英失魂落魄地跑進來,帶來一份要求廢止《優待條件》的公文,以及馮玉祥軍隊發出的要求溥儀等人3小時內撤出皇宮的命令。
溥儀被嚇得魂飛魄散,急忙領著婉容和文繡,乘上汽車直奔醇王府。至此,紫禁城,這個明清兩代至高皇權的象征、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終于告別了皇帝。
溥儀被趕出皇宮后,身邊的親人也逐漸離開了他。“妃子”文繡離家出走,并登報發表聲明與溥儀離婚,震驚中外。溥儀成為了第一個被妃子“休”了的皇上,顏面全失,他為此遷怒“皇后”婉容。
長期的冷宮生活,導致婉容心情苦悶,喜歡上了吸食鴉片,據說又開始和身邊的侍衛有染,還懷上了孩子。孩子夭折后,婉容徹底崩潰,成了“閣樓上的瘋女人”。1946年,被溥儀拋棄的婉容病逝。
溥儀對此漠不關心,他一心忙著復辟之夢。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被挾持到東北淪陷區,成立了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權“滿洲國”,再次重溫了“皇帝”舊夢。
二戰結束后,溥儀在逃跑途中被蘇聯軍隊俘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近10年改造,后蒙受新中國中央政府的關懷被特赦。
與李淑賢結婚,先后在北京植物園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
假如溥儀曾經有過短暫的快樂,那大概是解放后,作為普通人的快樂。
一次,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溥儀幽默地說:“我曾經做了3次皇帝。第一次是3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勛在北京復辟,擁戴我做了10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偽滿洲國皇位,這一幕在1945年結束。現在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利。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1967年10月17日,溥儀病逝。他先是被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后被移葬至河北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的華龍皇家陵園,像他的祖先們一樣成為一段慢慢遠去的歷史。
溥儀的一生都被時代潮流裹挾,從未有過真正的自由,可憐又可嘆!
但同時他是幸運的,歷朝的末代皇帝下場都很慘淡,溥儀作為整個封建社會最后的皇帝,應該受到千夫所指,但是他受到新中國的優待,有個幸福的晚年,最后安然死去,這或許是對溥儀可憐一生的回報。
參考資料
【1】《溥儀,紫禁城最后的主人》.世紀人物
【2】《溥儀生母因生氣而自殺》.百家講壇
【3】《溥儀為什么被慈禧太后選中》.大清帝國最后十年.當代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