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這些病因之前, 我想先談談脾胃. 為什么呢? 內經有云: 脾胃為后天之本. 如果先天的腎精,由父母決定多少, 我們無能為力; 那么后天的養成我們卻可以改善一二.
脾與胃是人體什么的問題,自古到今很多人依然爭論不休. 胃就是現在解剖看到那個胃,應該沒有那么多爭議,但是脾就復雜了,黃庭經: "長一寸,掩太倉。" 太倉是胃 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 現在“掩”是掩蓋的意思,很多人就認為是掩蓋的意思,哪有什么東西是擋在胃前面掩蓋胃的啊. 解剖開也沒有看到什么東西,所以覺得古人有些錯誤. 其實呀古代掩有“藏身”的意思:掩賊為臧?!蹲髠鳌の墓四辍匪灾嗅t覺得內經的原意是:脾為藏在胃后面的那個長一寸的器官,熟悉解剖的應該知道,藏在胃后面是“胰腺”。所以現在中醫屆學者普遍認為,中醫講的脾,包含了現代解剖的脾臟和胰腺兩個臟器.
我覺得都不貼切. 我們中醫講究形和氣兩方面,就像陰陽一樣. 可西醫解剖只注重其形,卻忽略其氣. 用解剖的臟器去定義中醫的脾胃,無論包含的多么全面,也無法完全解釋中醫的脾胃.其實脾除了實體臟器,他更體現了一種功能,也就是氣.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 所以西醫說脾臟破裂 并不是脾不好了, 這個還是有區別的. 但是如果西醫的胰腺和脾出問題了, 多數確實是中醫所說的脾的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治療糖尿病一定要調脾胃. 你胰腺恢復正常 血糖才能降下來, 否則只是降血中的糖 有什么用?
你吃了東西 胃將糖吸收入血, 這個就是血糖, 可是胰島素要把這些血糖運到全身 細胞用掉就沒事了. 而糖尿病人的胰島素忙不過來, 累壞了不干了. 就出現血糖升高了. 這個時候西醫怎么做, 控制飲食 啥都不讓吃, 減少攝入, 這個可以解決, 但是這個不解決根本問題啊, 為啥以前人家啥都能吃沒事? 病根不是吃的多, 病根是脾的運化出現了問題, 化不掉這些血中的糖啊. 所以剛開始得糖尿病的時候, 別打胰島素,別吃降糖藥, 針灸和中藥調理一下, 就好了. 現在患者都選擇先去看西醫了, 打胰島素, 20年了 眼睛都白內障了, 才想起來看中醫, 這個時候就晚了,中醫也不是萬能的呀. 本人也覺得現在很多中醫過度宣傳,夸大中醫. 我是中醫,我更喜歡客觀辨證的看待中醫, 現在的中醫這么厲害, 還能有古代的前輩先賢厲害? 古代皇帝身邊御醫無數, 可有幾個皇帝長命百歲的?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尚說: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連扁鵲都認為治病要趁早,病到一定程度他亦無法醫治. 我們現代中醫又有幾人能高于扁鵲?
說起糖尿病 我還得囑咐一點 亥時 21點 到23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子午流注 一門中醫的時間醫學和養生 連載1
提到手少陽三焦經當令, 此時辰陰氣盛陽氣衰.
三焦者,,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決 是決定管理疏通 瀆 是渠道水道
三焦是一個通道 配合脾把這個血糖送到全身 這個時候應該是在家休息讓他正常工作的時候, 可是很多人這個時候約朋友去吃飯 KTV ,無形當中又增加了很多的糖 ,給三焦累壞了.
三焦就會出問題:上焦口干, 中焦胃熱,下焦膀胱氣化減少。
口干者多飲 胃熱者多食,膀胱氣化下降者多尿。這個不就是三多一少嗎? 所以糖尿病怎么來的 你知道了, 才能根本上治療, 這叫治病求本.
脾胃生病的病因,主要是飲食不節,和勞役所傷。兼有情志損傷,但是還是要細分的,
脾胃論說:如“形體勞役則脾病……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勞倦則脾先病,不能為胃行氣而后病”《脾胃勝衰論》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胃病的最常見原因是飲食,雖然脾胃有一個病了以后會引起另一個也病,但是我們還是要分清,脾病多為勞役傷,胃病多為飲食傷。
現代社會很多人勞役損傷,頻繁的加班,睡眠不夠,疲憊的身體勉強參加健身,都是勞役損傷的范疇。
脾主升清陽,胃主降濁陰 這是一個方向性 脾要是出問題 升陽的功能就會出問題.
脾的清陽不升,就運化遲滯,就會(水谷不消,脘腹脹滿),脾的清陽下陷,那么就脾家虛寒,就會(臍腹隱痛,下利不收),脾土不升,則肝腎也郁,肝木左郁那么就失其疏泄的常規而血病,血病的癥狀(脘腹痛墜,月事不調),腎水下潤則下寒,下寒則腎失統攝而精病,精病就見(遺精,宮寒,腰膝冷痛).
脾胃為后天之本,人之所以生受依賴后天,后天的根本得病了,怎能不影響到四旁,就象樹的根干已枯,還有枝葉不落不搖的嗎?其實大自然和人體是很相似的, 樹為什么落葉, 人就為什么掉頭發, 很簡單的道理.
我們五運六氣中說啊 脾是濕土,胃是燥金 一陰一陽 是為太極. 那如果胃的燥不敵脾的濕,所以人就濕氣長而燥氣就消,濕氣旺,就會(食納差而運化遲,腹脹而大便溏,神疲而乏力,面色無華,虛煩懶言,等.
當然不是, 脾胃的問題一樣會導致尿頻的. 所以見尿頻就補腎,有時候往往會更加不好的.
胃不化飲證:“病人飲入胃,邃覺至臍下,便欲小便……口燥咽干”?!镀⑽竸偎フ摗?/p>
喝點水就想上廁所, 有些確實是膀胱氣化失司 但有些也和胃有著很大的關系. 這個就是說如果脾胃的問題,不能化水飲,那飲入胃,就直接下去了, 就會出現一喝水就想去小便的癥狀. 所以治病要找到根 否則怎么治療都是無效的.
在和大家談談常見的一些癥狀:
“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顯火上行,獨燎其面”。——《脾胃勝衰論》
這個是什么啊, 上熱下寒, 面紅 發熱 就頭愛出汗, 口起潰瘍 口干咽燥. 可下面還覺得挺涼的. 治療還是以脾胃為主.
“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讹嬍硠诰胨鶄紴闊嶂姓摗?/p>
這段說明 胃病啊 不光是胃疼 肚子脹 吃不下飯 都是胃病的表現.
“足陽明胃經,行身之前,主腹滿脹,大便難”。——《用藥宜禁論》
這個說明 所以有些便秘的是胃的問題 瀉下不一定好用, 要調脾胃才能根本解決便秘的問題.
胃不化食證:“食入則昏冒欲睡,得臥則食在一邊,氣暫得舒”。
吃飯后 特別是中午吃飯后 就犯困, 這個治病也要看原因 有些是血粘稠 有些是氣不足 有些是 胃不化食.
好, 講了這么多, 其實主要還是在說一個思路, 大家有了問題 比如 血糖高了, 血壓高了, 別先急著去看西醫把那個指標降下來, 掉頭發了, 別先急著換個防脫發的洗頭膏, 臉上長斑了別先急著選個好點的面膜, 什么叫以內養外, 這些都是哪疼扎哪, 思路就不對,怎么能治好根本問題. 最后希望大家聽完今天有些收獲, 有什么問題也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