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東晉是建立在南北方士族合作的基礎上的,可以視為西晉司馬氏政權在江東的延續。東晉建立以后,確立以士族門閥為中心的門閥政治,在門閥政治格局下,士族門閥掌握著東晉的核心權力。不過執掌東晉的士族,全部都是北方士族,如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和陳郡謝氏。而作為本地人的江東士族則屈居北方士族之下,無法執掌朝政。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承認,東晉的建立和門閥政治格局的確立,都和江東士族有重要的關系。在東晉初期,江東士族為東晉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參是門閥政治的重要參與者,對東晉初期的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江東士族大體上可以為兩類,一類是文化士族,代表是吳郡四姓:顧氏、陸氏、朱氏、張氏;另一類是武力強宗,代表是義興周氏。就影響力而言,文化士族高于武力強宗,也是江東士族的核心。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瑯琊王司馬睿奉命出鎮江東。當時江東地區并不太平,先后爆發了三次大規模叛亂。司馬睿勢單力薄,無力應對。出身義興周氏的周玘站出來,聯合江東士族平定了了這三次叛亂。這就是歷史上的三定江南。在三定江南過程中,不管是文化士族還是武力強宗都出力甚多,特別是周玘功勞最大。
周玘領導的三定江南,為司馬睿立足江東鋪平了道路,為東晉的建立創造了特別有利的條件,奠定了東晉建元的基礎,為東晉的建立立下大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周玘三定江南,并非刻意為了幫助司馬睿,而是為了穩定江東局勢,保護江東士族的利益。如周玘第二次平定江南后,“散眾歸家,不言功賞”。當司馬睿欲嘉獎周玘時,遭到周玘的婉拒。司馬睿任命他為尚書郎,周玘再次拒絕。可見以義興周氏為代表的武力強宗,對司馬氏還是非常抵制的。而司馬睿對武力強宗也非常忌憚和防備,當周玘第三次平定江南后,司馬睿調他離開建康,外放他擔任吳興太守。而周玘也很是不滿,憤憤然欲發動叛亂,可惜還未行動就病死了。
由此可見,武力強宗和司馬氏的關系很不融洽。那么文化士族和司馬氏的關系怎么樣呢?
司馬睿來到江東一個多月,文化士族都沒有讓來拜訪他。文化士族之所以冷落司馬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文化士族擁立的東吳就是被西晉所滅;另一方面西晉滅吳后,一些文化士族北上赴洛陽時遭到輕視和敵意;當然最關鍵的是,司馬睿素無名望,只是西晉的遠支宗室,也沒有什么功績可言。以司馬睿的威望,尚不足以讓文化士族折服。
其實,文化士族中的顧榮、賀循、紀瞻等人在東吳滅亡后,曾在西晉朝廷出任過重要職務,而且時間不短,對司馬氏皇族當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就是說不存在不認識司馬睿的情況。而且司馬睿是奉在西晉朝廷執政的東海王司馬越之命,鎮守江東的,意味著司馬睿是接受西晉官方委托來江東的。然而即便如此,顧榮、賀循、紀瞻等人仍然對司馬睿視若無睹,有意冷落他。可見,文化士族對司馬氏的態度很冷淡。
江東士族不管是武力強宗,還是文化士族,對司馬氏顯然不怎么友好。而司馬睿最重要的謀士王導深知,若要在江東站穩腳跟,就必須取得江東士族的合作。為了取得江東士族的合作,王導曾親自拜訪顧榮、賀循,并有過一番長談。雖然史料中并未記載談話的具體內容,但根據后來江東士族紛紛支持司馬睿來看,王導和顧榮、賀循的談話,必定是以南北方士族共同支持司馬睿為基礎,構建以“奉司馬睿為正統、南北方士族與司馬氏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格局。
(司馬睿)乃使導躬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之后,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晉書·王導傳》
王導的這個舉動,對緩和江東士族和司馬氏之間的矛盾,起到了關鍵作用。雖然從后來的結果來看,門閥政治完全被北方士族所掌控和主導,而江東士族只是參與者。但在當時,王導能允諾江東士族參與到門閥政治的運轉中來,對江東士族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在東吳政權里,江東士族只是皇權的附庸,而在門閥政治格局中的東晉,江東士族可以不做皇權的附庸。
東晉的門閥政治,其實是建立在“司馬氏、北方士族、江東士族”這三駕馬車上的。司馬氏象征政權合法性,北方士族是門閥政治的主導者,江東士族是門閥政治的重要參與者。在東晉初期的政局中,三駕馬車,缺一不可。足見江東士族對東晉的建立和門閥政治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北方士族初來江東時,和江東士族的關系并不融洽,甚至互相輕視。為了緩和南北方士族的矛盾,王導一方面以北方士族領袖的身份,拜訪江東士族的領袖顧榮,力促南北方士族合作。另一方面,王導極力保障江東士族的經濟利益,江東士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莊園,王導不僅沒有侵占,還刻意避開江東士族的核心區域-吳郡,到遠離吳郡的會稽等地開發土地,安置流民。
王導的這些舉措,極大地緩和南北方士族的矛盾,最終促成了北方士族和江東士族的合作。而南北方士族能達成合作,也奠定了門閥政治的基礎。
盡管江東士族為東晉的建立和門閥政治的形成,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主導門閥政治的,卻是北方士族。江東士族在門閥政治格局中,基本處于邊緣位置。侍中、尚書仆射、錄尚書事、揚州刺史等顯要官職,鮮有江東士族出任,一直被北方士族把持著。顧命大臣和三公這樣重要的職務,除陸曄、陸玩之外,幾乎沒有江東士族能躋身此行列,依然是北方士族的“盤中餐”。
北方士族把持朝政,江東士族則遭到排擠和壓制。這讓江東士族非常不滿。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很快出現了抗爭者。
時中國亡官失守之士避亂來者,多居顯位,駕御吳人,吳人頗怨。-《晉書·周勰傳》
周玘的兒子周勰,在周玘死后,打著“誅王導”的旗號起兵造反,不少江東士族參與其中。周勰此次造反,劍指以瑯琊王氏為代表的北方士族,不過很快被朝廷鎮壓了下去。
周勰起兵失敗后,王導并沒有追究周勰和義興周氏,反而“撫之如舊”。周勰還是繼續做官,而義興周氏也沒有因為領導叛亂而衰落,依舊非常顯赫,“一門五侯,并居列位,吳士貴盛,莫與為比”(《晉書·周札傳》)。
對王導而言,緩和南北方士族矛盾,是他執政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這涉及到門閥政治能否穩固的重要問題。王導以門閥政治的大局為重,以司馬睿的名義,赦免了義興周氏,就是避免引起江東士族的恐慌,動搖南北方士族合作的基礎,進而對門閥政治造成負面影響。
王導的安撫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此后未再發生江東士族反抗北方士族的事情。江東士族也承認了北方士族對門閥政治的領導權,他們和北方士族一起參與門閥政治的運作中來,并發揮積極作用。
如此一來,江東局勢也日趨穩定。不久,在南北方士族的共同擁戴下,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開啟了門閥政治格局。
東晉建立后,瑯琊王氏把持著東晉的朝政大權,王導在中樞執政,王敦在方鎮掌兵。這樣的情況,讓司馬睿很是不滿。他劉傀、刁協等人進入中樞,抑制王導,同時啟用戴淵鎮守合肥,壓制王敦。司馬睿的這些動作,以重振皇權為目標,是對士族和皇權共天下的門閥政治的挑戰和破壞,遭到了北方士族和江東士族的共同抵制。
時任荊州刺史的王敦,發動叛亂,兵鋒直指建康。王敦起兵造反,就是壓制為了皇權的反抗,繼續維持門閥政治。所以南北方士族都樂見王敦的行動。北方士族對此予以默許,江東士族也沒有反對。在維護門閥政治這件事上,南北方士族的態度是一致的。
當王敦攻打建康時,擔任建康防守任務的將領,正是周玘的的弟弟-周札。周札沒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王敦,讓王敦順利進入建康,掌控了朝政。
周札之所以投降王敦,并非有意支持王敦,他也不是王敦的同盟軍。因為當時士族門閥都傾向于王敦,周札這么做,也算是順應形勢。況且劉傀、刁協執行司馬睿的“刻碎之政”,損害了士族門閥的利益,這其中不僅包括瑯琊王氏在內的北方士族,也包括義興周氏在內的江東士族。故而義興周氏做出投降王敦的舉動,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王敦很清楚,周札并不是真心歸附他,只是情勢所迫。況且義興周氏是江東以武功聞名的士族,宗族勢力龐大,讓王敦頗為忌憚。王敦掌控朝政后,很快把周札外放到會稽,擔任沒有實權的會稽內史。王敦第二次叛亂之前,以突襲的方式,把義興周氏滅族。顯赫一時的義興周氏,從此覆滅。
王敦能屠滅義興周氏,也可以看出在東晉門閥政治格局中,北方士族一直是占據著主導地位,甚至隨著門閥政治的發展和鞏固,北方士族不僅能駕馭江東士族,還掌握著江東士族的命運。盡管江東士族是門閥政治的重要參與者,但始終屈居北方士族之下,不得不接受北方士族的領導。
在王敦第二次叛亂中,除了義興周氏這個武力強宗被屠滅,江東的文化士族也遭受了沉重的損失。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吳郡,在王敦之亂中遭到嚴重毀壞。江東文化士族也挺身而出,反擊王敦叛軍,許多江東士族子弟在叛亂中血灑江東。以文化士族為主體的江東士族,在平定王敦之亂,維系門閥政治方面,付出了巨大犧牲。
王敦之亂,對江東士族而言,是一個沉重的災難。讓江東士族元氣大傷,但以南北方士族合作為基礎的門閥政治,還是得到了維持。王敦之亂平定后,仍舊在朝廷執政的王導,沒有追究周札反叛朝廷之舉,而是下令追贈周札為衛尉,以少牢之禮祭祀。同時在王敦之亂中死節的文化士族,也得到了朝廷的表彰。王敦之亂后,仍然有江東士族在朝廷參與機要,江東士族仍然在門閥政治中占據一席之地。
東晉及門閥政治能得以建立,離不開司馬氏、北方士族、江東士族這三駕馬車。在司馬睿建立東晉的前后,盡管北方士族是三駕馬車中的核心,但也不能缺了江東士族。如周玘三定江南、穩定江東局勢,顧榮、賀循和王導達成合作,周札在王敦之亂中倒向王敦,這些事件都對東晉門閥政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北方士族雖然是門閥政治的主導者,但依然要借助江東士族在本地的威望才能站穩腳跟。所以,江東士族也就有了參與門閥政治的機會,只是要受制于北方士族。
北方士族對江東士族的態度,是既要拉攏、又要限制,當江東士族可能對北方士族構成威脅時,干脆直接滅掉。文化士族較少出任高官要職,武力強宗被王敦所滅??梢?,在門閥政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北方士族,在江東士族面前擁有決定性優勢,決定著江東士族的前途和命運。北方士族一方面對江東士族釋放善意,另一方面又在政治權力上限制江東士族。
在東晉初期政局下的三駕馬車當中,以司馬睿為代表的司馬氏皇權,是東晉政權合法性的象征;以吳郡顧氏和義興周氏為代表的江東士族,是東晉能立國江東的基礎;以瑯琊王氏為代表的北方士族,是東晉政治權力架構的主導。北方士族聯合江東士族促成南北方士族,共同支持和擁護司馬睿稱帝,才建立了獨特的東晉門閥政治。在門閥政治格局中,北方士族是無可撼動的領導者,但是江東士族從未缺席門閥政治,是門閥政治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