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代軍隊所說的十萬兵馬,是兵+馬=10萬,還是兵就有10萬?

古代的“十萬兵馬”往往是個虛詞。理論上是指含騎兵在內的10萬作戰部隊。但是真的要達到作戰部隊10萬人數的規模,實際上總人數要達到20萬加,甚至還不止。


古代中原王朝的作戰部隊,簡單來講至少得分為輕、重步兵;輕、重騎兵;輜重器械部隊等等。這些就需要除了大量的士兵外,還需要大量的輔兵以及民夫。

從項羽開始,騎兵部隊一個騎兵的標配就是2匹戰馬;輕騎兵至少2匹,重騎兵至少3匹。不然項羽3萬兵馬星夜解彭城之圍,可以大破劉邦60萬諸侯聯軍?


不過很多人說劉邦60萬大軍是虛數。這還真倒未必。歷史上有一種部隊,人數總是能滾雪球動不動滾到幾十上百萬,那就是“流民軍隊”。論戰斗力,一觸即潰。但是由于拖家帶口,老幼不分,所以規模那是真嚇人。

三國的時候,曹操就收留了百萬黃巾軍青州流民,給他們土地、種子。從中挑選了7萬人馬組建了赫赫有名的“青州軍”,那戰斗力“杠杠”的,走哪都像螃蟹。曹操死后,青州軍要回家,曹丕都不敢攔。


說回騎兵,騎兵除了可以實現閃電戰外,最大的優勢就是后勤費人力少。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鐵騎標配是一個騎兵4匹馬,3匹戰馬,1匹駝馬。實現了后勤分解至個人解決。

即便到了明末,八旗騎兵、關寧鐵騎,也都是標配一人三馬。

但是馬匹可是重要戰略物資,看似后勤不費人力了,卻超級費錢。所以即便到了17世紀,頂尖的騎兵部隊規模一直都上不去。

八旗騎兵實際上一直保持在6萬以內,一次可以集中起來的不會超過2萬;而關寧鐵騎更是從來沒超過5000人數。其實即便曾經征服過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總數也就在10萬。

無論是演義小說里,還是真實案例里,冷兵器時代,那些號稱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最終的經典案例都是“以少勝多”。

這原因就在于無論是真的還是吹牛的,真正能夠組織起來的有效戰斗力的極限值就那么幾萬人。對方人越多,劣勢越明顯。只要集中精銳,破其一點,或燒掉糧草,引起對方潰亂,你就贏了。


無論是北宋“五路伐夏”,還是明軍“四路討伐后金”,都是幾路合圍,最后對方都是“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都被分而擊之。

為什么中原王朝一而再地犯這種分兵的錯誤。罵他們不會打仗是錯的,說白了還不是因為給養的問題。分兵可以減輕后勤給養的壓力,由各地分別解決。

所以打仗最終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國力。十萬兵馬的本質和春秋時的“千乘之國”是一個意思。



古代人打仗都喜歡忽悠人 ,五萬都敢說十萬, 什么十萬兵馬 ,只是說明人多 嚇唬敵人的 ,所以他們的兵馬 ,可能是指士兵有那么多, 也有可能是士兵加馬匹有這么多, 還有可能就是嚇唬人的連兵帶馬都不夠十萬。



中國古代,動輒就是幾十萬大軍。記得史書記載,白起坑殺趙國軍隊有20萬多人;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秦軍的30萬人;劉邦聚集諸侯各國軍隊80萬人,被項羽10萬人馬打敗;赤壁之戰,曹操也號稱自己是百萬大軍。 中國當時軍隊真的有這么多人嗎?

在早期,中國人口可能只有幾百萬,怎么拿出這么多人來當兵,難道全民皆兵。其實有好多百萬大軍 ,幾十萬大軍都是有水分的。比如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并不是純粹的作戰部隊。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體系下,光補給線上的糧食損耗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這十萬大軍,是否是作戰大軍和后勤人員的總和?古代軍隊常有三種人:戰兵,輔兵,民壯。然而出于不同目的,統帥常常將將不作戰的輔兵和民壯都算在里面。

即便真有幾十萬作戰部隊,在通信情況極差的古代,將這幾十萬軍隊統一調度,排兵布陣,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另外,史書是人寫的,人寫的就有可能是假的。就像唐朝,唐朝同越南作戰,聲稱兵力達80萬,越南直接說自己兵力有500萬事實上,雙方兵力加到一起都不到30萬。


而且,古代是怎么算人數的,這么多人要完全統計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可能古人的計數方法都是乘以10吧。古代軍隊幾十萬打仗應該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多,大多數情況下,也就幾萬軍隊。


古人一說“十萬兵馬”指的就是派出去十萬人的部隊。所以,不是“兵+馬=10萬”,而是派出去的作戰部隊有10萬人。

當然,這10萬作戰部隊里面,不全部都是打仗的。一般還有三分之一負責后勤輜重任務。

在《夢溪筆談》中,沈括曾分析:十萬人的部隊,可分為七萬作戰士兵,三萬后勤士兵。

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按照《通典》記載,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中,有六千是輜重兵,也是占了三成。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八》:"諸大將出征,且約授兵二萬人,而即分為七軍。如或少,臨時更定。……。馬步通計,總當萬四千人,共二百八十隊當戰,余六千人守輜重。"

而且,必須注意的是,這三成后勤士兵只負責后勤警衛工作,不負責運輸糧草的苦力活。也就是說,還要有“民夫”負責干苦力活。如果是勞師遠征的話。“民夫”和“軍隊”的這個比例一般是3比1。也就是說,出兵10萬人(7萬作戰,3萬后勤自重),要有30萬民夫做后勤運輸。

漢武帝讓衛青、霍去病率領十萬兵馬遠征匈奴的時候,以14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包括民夫)作為后勤補給兵團。因為是去西北遠征,輜重兵和民夫所占的比例更高。

這個比例到近代,也適用。例如,解放戰爭中的渡江作戰。解放軍出動作戰部隊100萬人,同時,還動員了332萬民工負責運糧、修路。這個比例略高于3比1!

那么古代“10萬兵馬”中,有多少“馬”呢?

我國古代騎兵一支緊缺,以唐朝為例。其巔峰時期,騎兵在軍隊中的比例也不超過四分之一。一般情況下,一支十萬人的部隊,能夠有兩萬騎兵就算是了不得了。而這兩萬騎兵,每人至少需要兩匹馬,才夠用。每人三匹就屬于高配了。也就是說,“十萬兵馬”可以有10萬人(30萬民夫)+4到6萬匹馬。

當然,宋元時期的蒙古騎兵都是高配,一人三匹馬。如果是蒙古的“十萬兵馬”,那就是10萬人+30萬馬!

總之,如果是農耕政權出兵,馬匹的數量不會太高。

(文|勇戰王聊歷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不知道的古代戰爭中后勤保障的門道!
古代一場100萬的大戰實際參戰兵力有多少?盤點歷代后勤兵比例!
古代戰爭后勤要多少人?夢溪筆談這么說
古代軍隊能持續打勝仗,幕后英雄少不了輜重部隊!
從十字軍東征說起,聊聊中世紀歐洲軍事后勤
西北胡塵:對抗北宋150年的西夏王國軍隊(998-1139)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汤原县| 赣榆县| 彭水| 绵竹市| 临沭县| 孟连| 阳谷县| 称多县| 平和县| 筠连县| 岢岚县| 凤凰县| 抚州市| 苍溪县| 崇信县| 界首市| 隆回县| 丁青县| 土默特右旗| 平果县| 改则县| 大同县| 三明市| 鹤山市| 楚雄市| 甘孜| 黄陵县| 女性| 神池县| 徐州市| 镇赉县| 龙岩市| 四会市| 三亚市| 汤原县| 洱源县| 应城市| 泌阳县| 漯河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