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明王朝1566》,覺得明朝后幾任皇帝的權術水平真不是白給的,嘉靖、萬歷、崇禎,這幾個朱元璋的后代們治國不行,但是玩權術,耍陰謀,治人卻相當有一套。這三個皇帝在位時間加起來近120年,明朝滅亡,跟他們喜歡耍小聰明,搞得人心盡有直接的關系。
朱厚熜十五歲那年,一個天大的餡餅砸中了他。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沒有子嗣,便選了遠在湖北鐘祥的堂弟朱厚熜繼位,這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世宗嘉靖皇帝。嘉靖剛登位,馬上就跟大臣們較上勁了,原因是嘉靖想追尊親爹興獻王為皇帝,大臣們卻認為他即的是明武宗的位,應該管武宗的爹叫皇考,自己的親爹只能叫皇叔,雙方廷爭面折,寸步不讓?;实蹜嵟耍谑谴蛲⒄?,下詔獄,為這么點事兒,被打死打殘流放蠻荒的大臣有一百多個,史稱“大禮議”。
明世宗嘉靖皇帝
大臣們開始并不清楚,這個十五歲的年輕人為什么要為這些虛無瑣事大動干戈。后來,有一個叫張璁的人想明白了?;实酃律磉M京,無人可靠,如果大臣們團結一心,那皇帝就被架空了?;实壑愿闶虑?,并不是為了事情本身,而是拋出一個爭議,讓你們選邊站隊,然后再拉一派打一派,建立自己的班底。張璁于是挺身而出,高調地支持嘉靖,自此平步青云,從刑部主事,一口氣干到內閣首輔。
嘉靖將權謀玩到極致,夏言、徐階、嚴嵩們都成了他權術的犧牲品,他用小聰明一次次分化群臣,逐漸鞏固了自己的權位。若干年后,張居正去世,萬歷皇帝親政,他同樣發現,大臣們不好對付。萬歷效仿祖父嘉靖,拋出了立太子的議題,他準備廢長立幼,指望大臣們選邊站隊,再從中間找出屬于自己的隊伍。沒想到,這次大臣們眾口一詞,共同共退,沒給皇帝任何機會,他的權術失敗了。失敗了的皇帝從此消極怠工,躲在宮里,一連二十多年不上朝。
張居正的遭遇,在大明數萬官員心里留下深深的陰影。張居正生前,力行變革,萬歷口稱相父,恩遇有加,死后卻馬上被抄家清算,家人被餓死,兒子被迫自盡。再往前看,張璁、嚴嵩這一干人,同樣個個沒有好下場,最后都被皇帝當破抹布一樣扔了出去。于是大臣們知道了,這朱家人刻薄寡恩,給他們賣命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張居正
此后,再也沒有什么人,像張居正一樣,一邊挨罵一邊做事,為大明王朝鞠躬盡瘁了。世間再無張居正,文武百官喊口號的多,伸手做事的少,做事就有可能犯錯誤,不做事就不會犯錯誤。兔死狗烹是大明皇帝的保留劇目,誰都不是傻瓜,還是明哲保身的好。
又若干年后,李自成攻下大同,打到北京指日可待。崇禎望著群臣百官,指望誰說一句,要不學學東晉和南宋,我們南遷吧。眼睛都望穿了,下面還是一片沉默,別說沒人說話,連放屁制造點響動的人都找不到。大家都知道,按崇禎的尿性,誰開口誰就得死,叛國罪逃不掉,走之前鐵定要滅你祭祖宗。熊廷弼、袁崇煥、陳新甲、孫傳庭等人被害,殷鑒不遠,滿朝文武寒了心。
最后無奈了,崇禎在煤山自盡,三尺白綾系在歪脖樹上。頭發解開擋著面孔,說是無顏見祖宗。身邊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陪他自盡。臨死前,崇禎長嘆一聲,寫下遺書說:滿朝文武都不是好東西,誤了我的江山。他到死也沒想明白,為什么群臣不盡心,為什么自己宵衣旰食,勤勤懇懇最后卻成了亡國之君。
崇禎在煤山自盡
道理其實很簡單,你們當皇帝的可以玩權術,投機算計騎墻觀風,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大臣們自然就可以貪贓枉法打太極,你朱家的江山完了就完了,我們的命要緊,大不了換家公司接著干。你有權術,我有心機,幾輪博弈下來,互相的信任就不存在了,最后人心盡失,沒人關心你的死活,明朝亡的一點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