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商王帝辛統(tǒng)治殘暴,窮兵黷武,寵幸妲己,殘害忠良,不得人心。而周部落經(jīng)過歷代首領的發(fā)展,到周文王時已逐漸強大,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已經(jīng)歸順周國。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繼位,繼續(xù)推行德政。
荒淫無道的商紂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見滅商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率領大軍東進,從孟津渡河北上,來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與商朝軍隊進行決戰(zhàn)。周國軍隊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而對陣的商朝軍隊則有十七萬人之多。
商末天下局勢圖
當時追隨武王伐紂的諸侯大約有八百個,其中實力較大的有八個。武王決戰(zhàn)前夕,與這八個諸侯國進行誓師,史稱“牧誓八國”。
“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尚書·牧誓》
根據(jù)史書記載,當時參與牧誓的八國分別為: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纑國、彭國和濮國。這八國輔助武王伐紂,并取得勝利,促使周王朝的建立,那么這八個方國后來的結局如何呢?
庸國據(jù)稱是帝顓頊后裔之國,勢力范圍最大時包括今天的湖北西部和陜西南部廣大地區(qū),面積約數(shù)萬平方公里,國都上庸(今中國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庸國參與武王伐紂,周朝建立后被封為侯伯,成為西土大國。
牧誓八國分布圖
庸國東鄰楚國,西接巴國,北與周朝接壤,周室東遷后,秦國被封為諸侯,周朝故地被秦國占有,所以春秋時期庸國又與秦國接壤。
春秋時期,楚國不斷擴張,多次入侵庸國。公元前611年,楚國出現(xiàn)饑荒,周圍列國趁機進攻楚國,而庸國也瞅準時機大舉伐楚,楚國岌岌可危。楚莊王急忙派人去秦國和巴國救援,最終三國軍隊大破庸國軍隊,并反攻到庸國都城,隨后攻滅庸國,極盛一時的庸國退出歷史舞臺。
此蜀國為古蜀國,統(tǒng)治范圍為四川成都平原、漢中盆地、川中丘陵一帶。“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詩句里的“蠶叢”“魚鳧”就是古蜀國兩個時期的君主。
武王伐紂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蜀國與中原各國由于高山峻嶺的阻隔基本上沒有交集,其實不然,甲骨文中就有“蜀”字,可見商朝時古蜀國就與商王朝有過接觸,而商朝晚期古蜀國與周國關系比較密切,并派兵輔助周武王滅商,成為“牧誓八國”之一。
周朝建立后,周天子冊封古蜀國君主杜宇為蜀王,后杜宇致力于開疆拓土,并自立為帝,是為望帝。望帝后期,蜀國出現(xiàn)大洪水,望帝杜宇命蜀相鱉靈治理洪水。鱉靈通過疏導方式解除水患后,獲得較大威望,深得民心,不久逼迫杜宇禪位,成為蜀君,是為叢帝,此后蜀國進入開明王朝。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蜀王戰(zhàn)敗被殺,古蜀國滅亡。
羌國為古羌人建立的方國,商朝稱“羌方”,位于今天的陜甘一帶,屬于西戎一支。羌人經(jīng)常被商朝統(tǒng)治者充為奴隸,用于祭祀,成為高檔的祭祀品,所以與商朝關系比較敵對。周武王伐紂時,羌國也派兵輔助武王,但由于華夷之分,羌國并沒有受到周天子分封。
八百諸侯會孟津
西周時期羌國與周王朝關系比較融洽,周室東遷后,羌國與秦國接壤,后秦穆公稱霸西戎,羌國受到秦國攻擊,被削弱。
髳國,位于今四川漢源、石棉縣一帶的古國,武王伐紂時派兵參與。由于史料欠缺,髳國歷史不詳。
微國本是位于山東西南部的方國,后受商王朝的打擊被迫西遷,一直逃到渭水流域。周部落興起后,微國成為周國附庸,并輔助武王滅商。
周朝建立后,微國被封于今天的陜西眉縣一帶,子爵,緊鄰周王室,庇護周王室安全。后周王朝平定三監(jiān)之亂,穩(wěn)固東方,于是開始驅逐微國部族(鳥盡弓藏的意味),迫使其向南遷徙,來到今湖北西北部,成為庸國的附庸。
周國伐商進軍路線
后楚國崛起,多次入侵庸國,庸國實力得到削弱,無力庇護微國,微國被迫西遷入四川境內(nèi),下落不明。
濮國又稱百濮,根據(jù)《史記集解》記載:“庸、濮在江、漢之南”。周武王伐紂后,將其部落的酋長或頭人按公、候、伯、子、男封國,后亦稱百濮國。
濮國地域廣泛,部落分散,與楚國為鄰。楚君熊霜于公元前822年去世,三個弟弟搶奪君位,其中二弟叔熊堪奪位失敗,逃亡濮國。到了楚武王時期,楚國吞并濮地,濮國消亡。
盧國,商朝稱盧方,位于今湖北竹山縣與陜西金康市一帶。商代早期和中期盧國和商朝關系比較融洽,曾向商王進貢玉戈。后盧國反叛,盧國國君被俘虜,并用于祭祀,甚至取其頭蓋骨做刻辭。國家仇恨使盧國倒向周國,并隨同周武王伐紂,滅亡商朝。
周朝建立后,盧國受到分封,此后效命周王室,曾參與周王室東征平定東夷叛亂。周室東遷后,盧國失去依靠,面對庸國和楚國兩個大國,最終被吞并。
彭國又名大彭國,歷史悠久,早在夏朝時就存在,曾協(xié)助夏王啟平定西河叛亂。到了商朝外壬時代,又曾協(xié)助商王平定了邳人、姺人之亂。商王武丁在位時,滅掉了大彭國,其遺族南遷至江漢流域。周國興起后,歸附周國,等到武王滅伐紂時,彭國派兵進行隨周武王滅商。
周初分封諸侯國
周朝建立后,彭國受到分封,爵位為伯爵。周平王東遷后,周天子勢力衰弱,而南方楚國迅速崛起,彭國終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為楚所滅,成為楚國最早所滅的方國之一。
牧誓八國中,有四個被楚國兼并,分別為庸國、濮國、盧國、彭國。蜀國被秦國吞并。髳國和微國有可能被蜀國吞并,羌國則與周邊部落融合,繼續(xù)繁衍發(fā)展,長期成為中原王朝西部的邊患。
從時間上看,彭國最早被楚國兼并(公元前710年),其次是濮國(公元前704年),然后是庸國(公元前611年),盧國滅國時間不詳。髳國和微國滅亡時間不詳。羌國則與周邊部族融合,形成不同的部落。蜀國滅國最晚,一直到了戰(zhàn)國中期(公元前316年),才被秦國滅亡。
牧誓八國中,微國命運最為悲慘,立國不久就受到周王朝的驅逐,被迫繼續(xù)顛破流離,最后消失于歷史長河!
八百諸侯,為什么周武王只與此八國進行盟誓呢?
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