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心的故事 從古希臘至今,人們一直在探索世界的中心,人們最初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星辰都在圍繞地球旋轉,但隨著天文學的發(fā)展,地心說被證明是錯誤的,地球其實是圍繞太陽旋轉,宇宙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地球屬于太陽系一顆行星,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天上轉,這個地球、太陽、銀河系甚至宇宙也會有完結的一天。
地球究竟是在銀河系中的什么位置,那么必須得知道銀河系的結構是怎樣的,不過,由于太陽系以及地球在旋臂上的位置離銀河系中心相當近,只有約2.8萬光年,天文學家要觀測到銀心的完整形狀很困難,好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么,這些有理有據(jù)的照片都是哪里來的呢?
其實這些照片并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科學家們將觀測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電腦合成,并且參考了其他星系的形狀,因為我們人類至今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星系形狀了,所以我們在網(wǎng)上看到的那些銀河系的照片,其實都是科學家們的成果,通過測量銀河系中恒星與地球的距離、速度和方位等信息,天文學家得以構建出銀河系的形狀,但如果看向銀河系的中心,你的視線就會經(jīng)過數(shù)量多很多的恒星,再加上星際氣體和塵埃形成的星云,銀河變得更加明亮,結構也更為有趣。
結果表明,銀河系是一個直徑約為10萬光年(最大可能達到20萬光年)的棒旋星系,擁有四條大旋臂——盾牌-半人馬臂、船底-人馬臂、英仙臂和8外緣臂,""銀河系中心平均厚度達到1.5萬光年,最厚的地方甚至有3萬光年,整個銀河系中心直徑大概在5萬光年,因為是棒旋星系,銀河系又可以分為南北銀河系,我們所在的獵戶座旋臂就屬于北銀河系,
地球不在宇宙的中心,也不在銀河系的中心,在夏季夜空中,可以看到一條淡淡的銀河橫亙在空中,人馬座方向的銀河最為明亮,因為那是銀河系中心所在的方向,那里聚集著密度極高的恒星,地球遠離銀心,處在銀河系的郊區(qū)。
除了橫向位置,還有縱向位置,具體來說,地球位于銀道面之北100光年,小到分子的運動軌跡,大到地球甚至銀河系,各類物體、場景都能以逼真的4d形態(tài)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稱之為現(xiàn)實版的《盜夢空間》絕非夸張,太陽繞銀心旋轉的速度約為220公里/秒,轉一圈大概需要長達2.2億年,這個時間被稱為銀河年,距今1銀河年之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那時的主宰者是恐龍。
地球不僅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而且也在銀河系的宜居帶中,天文學上,人們將行星從地球看出去距離太陽最遠的那一點稱為大距,同樣地,另一種的方法是將其定義為一些只存在于一點物體或特征,比如超大黑洞和超大規(guī)模的星云。但是觀察表明,所有種類的物質都隨機地分散在整個宇宙。無論我們怎樣去定義和識別,宇宙都沒有中心。宇宙是無限且不旋轉的,在平均的通用尺度下,宇宙是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