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襲舊制,設(shè)一后四夫人九嬪。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皇后是正妻,其他妃嬪再尊貴也只是妾室。皇后是眾妃之主,地位尊崇,像宋仁宗那樣在曹皇后生前又是追封發(fā)妻郭皇后,又是追封寵妃張貴妃為皇后,啪啪打臉曹皇后的畢竟是少數(shù)。
四夫人依次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宋仁宗生母曾被封為宸妃,這個位號并不在四夫人之列,且“宸”字含義特殊,若仔細(xì)探究宸妃應(yīng)在貴妃之前。清皇太極時期宸妃海蘭珠位在貴妃娜木鐘之上便是一例。
宸:北極星所在、星天之樞。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也指代天宮,天帝所居。
宋初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正二品。
真宗朝陸續(xù)增設(shè)太儀等七個等級,仁宗初年增設(shè)淑儀一級,至此九嬪成為十七嬪。
北宋初年設(shè)正三品婕妤、正四品美人、正五品才人。真宗時期增設(shè)貴人,無視品。
貴人以上是明確的后妃編制,在貴人以下有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等與內(nèi)外命婦封號相重合的預(yù)備妃嬪封號。以仁宗生母為例,她生仁宗之后被封為崇陽縣君,生女之后才進(jìn)正五品才人成為正式的嬪妃,彼時的縣君就是過渡的封號。
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復(fù)生一女,不育。進(jìn)才人,后為婉儀。仁宗即位,為順容,從守永定陵。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宋太宗臧貴妃,“自御侍為縣君,端拱二年四月為美人”;宋徽宗喬貴妃,“初為御侍,崇寧二年五月封宜春郡君,二年九月進(jìn)美人”;仁宗朝嘉佑四年“五月乙未以御侍、聞喜縣君董氏為貴人”;同年六月“丁卯,以御侍、安定郡君周氏為美人”......
這種記載在《宋會要輯稿》后有很多。可見,宮人從御侍到正式的嬪妃才人或美人,會經(jīng)歷獲封郡君或縣君這樣一個過渡階段。
不過雖然得到了郡君或者縣君的封號,但是地位、等級與真正的嬪妃仍有很大差距。而且不是所有獲得郡君或者縣君等封號的宮人都可晉升為正式的嬪妃。
例如,史書曾記載,“御侍、永樂縣君武氏進(jìn)封典寶,落御侍;御侍、長安縣君王氏進(jìn)封掌寶,落御侍制”,武氏和王氏就未晉位妃嬪,而是轉(zhuǎn)入了女官行列。
《清平樂》中的苗心禾,就是從郡君起步邁入仁宗嬪妃行列的。
苗貴妃......妃以容德入侍......封仁壽郡君,拜才人、昭容、德妃。英宗育于禁中,妃擁佑頗有恩。既踐阼,疇其前勞,進(jìn)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