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否》的走紅,很多觀眾也都喜歡上了宅斗劇,許多宅斗情節雖然不如宮斗那樣驚心動魄,但還是讓人看得沉入其中。在宅斗劇中,豪門之家的男子都是妻妾成群,但是女人多了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會出現爭斗的情況,攪得一大家子不得安寧,正妻還有可能經常受到妾室的欺負。但是為什么正妻還不勸阻自己的丈夫納妾呢,畢竟如果沒有妾室的出現,這些宅斗也就不會出現了,能安安穩穩地過完這一生了。
雖然《知否》這部劇,極大程度地還原了北宋當時的一些社會現狀,但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也都是后人杜撰出來的,跟真實的歷史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盛家的幾個女兒因為出生在官宦家庭之中,所以比很多男人過得都要輕松。但是其實在北宋時期,卻并不是這樣的。自古以來,女人的地位都是比男人低上不少的,即使是北宋這種風氣相對弱一些,但是男尊女卑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即使是官員的女兒,也不比那些平民男子地位高上多少,尤其是在嫁人之后,因為出嫁從夫的思想,所以事事都要聽丈夫的,也要順著丈夫的心思。
而在納妾的事情上,只要是丈夫想要的,妻子是沒有任何資格勸說阻止的,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丈夫將新歡娶進家門之中,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著,即使是獨守空房,也只能默默忍受著。所以有時候對于納妾的事,正妻壓根沒有資格去阻攔阻止,而且就算真的勸了丈夫,也不見得就會順著她的心意來,畢竟在當時很多男人眼中,女人就是傳宗接代的,為了能多要幾個孩子,妾室自然也是越多越好的了。既然勸也沒什么用,正妻又何苦還要去多費這些口舌呢。
雖說丈夫納妾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但是想要納妾,還是要經過嚴苛的流程,不僅對于妾室的身份有著要求,還要經過官府的同意,所以做起來也是有點難的。而一旦一個男人想要通過這樣復雜的流程去納妾,那也說明他們是認真的了,他們認準了的事,不管誰勸說也不會更改的。而在納妾文書被通過了之后,這個時候就算妻子再不同意,也只能接受了。而在古代的等級規定之中,不僅僅規定了男尊女卑,對于妻妾之間的關系也是做了很嚴格的規定的,正妻就是正妻,而妾室即使再受寵,在正室面前,就是一個奴婢,那些對正妻不尊重的妾室,是要受到懲罰的。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給大官做小妾是很好的事,但是她們在府中不僅住的不好,還要做一些粗活,伺候著正妻,正妻在與丈夫吃飯的時候,這些小妾也只能站著伺候著,等他們吃完了,小妾才能回到房中吃飯。而且想要母憑子貴也是很難的,為了能將孩子教導好,妾室生下的孩子,無一例外都要送到正妻那里一起教養,也是為了防止小妾仗著生下孩子,而欺壓到正室的頭上去。即使是丈夫非常寵愛一個小妾,正妻管教也都是有條文規定的,所以即使再偏心,為了自己的前途,也只能是讓小妾母子分離。而對于正妻而言,納妾不過是讓自己多了丫鬟,而且孩子還不用自己生那么多了,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