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產生以來,各種行為就離不開心理活動。心理學是人類理解自我的探求,心理學雖有長期的過去,但僅有一短期的歷史。現代心理學的產生,是在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為標志,心理學實驗室的建立,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創建,但此時的心理學還是一個學派林立、各種理論紛爭的時代。
第一個是精神分析流派,它產生于19世紀末葉,那時貧富分化十分嚴重,社會競爭十分激烈,人與人之間相互不信任、欺詐,人們普遍感到精神抑郁,因此當時社會迫切需要能治療心理疾病的理論和方法,精神分析就應運而生。講到精神分析,就不能不提弗洛伊德,他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后,長期研究精神病和神經癥的心理障礙,用潛意識理論對心理障礙和行為的形成原因和有效治療方法進行了全新且系統的研究,開創了現代心理治療新領域。他用精神分析的技術如夢的解析、自由聯想等方法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弗洛伊德發現催眠療法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因此他把催眠狀態下的宣泄法改造成清醒狀態下的自由聯想法。到現在,精神分析還是心理治療的基本范式之一。他的缺點是夸大了潛意識的作用,還有就是過分強調了神經癥中的性因素。
第二個是人本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新流派,以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極大地影響了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當時美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年輕一代的美國人公開反對父母以及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反校園文化、嬉皮士運動、吸毒、性解放、青少年犯罪、自殺、大學生失業等現象十分嚴重,在70年代,美國人的自殺率上升了17%,且大部分是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當時盛行的心理分析、行為主義的理論和心理治療模式皆顯得手足無措、無能為力,因此,以探索一種人的心理生活新方式為己任、強調對人自身價值潛能發掘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也就應運而生了。
人本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動機理論,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有些需要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引發一定的心理問題。羅杰斯是最具影響力的人本主義學家,他創造了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他的心理治療理論是繼弗洛依德之后影響最大的理論。人本主義對人性持樂觀態度,提倡調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健康人格的培養。
第三個是行為主義,在20世紀初,精神分析理論廣泛傳播時,俄國和美國的研究卻提供了另外一種非常有影響的心理模型叫行為模型。華生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為了使心理學真正成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他嚴厲批評了傳統的意識心理學,認為要使心理學取得與生物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同樣的地位,就必須采用更客觀的研究對象與方法。他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五種: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測驗法和社會實驗法。其中條件反射法,是將俄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在生理學中首創并使用的條件反射法引入到心理學中對行為進行實驗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行為主義反對傳統心理學探討意識內容的做法,倡導研究他人的行為,重視對人類行為的研究,使心理學獲得了與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的客觀性。
第四個是認知學派,治療師主張癥狀和障礙是失調的認知引起的,通過改變認知,這些癥狀和障礙就可以得到緩解甚至消除。例如,針對抑郁的個體,治療師會從該個體的信念或思維中尋找抑郁的原因,引出導致個體產生無助感的想法,對這些想法進行分析,并最終改變這些想法。
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上述這幾個流派,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流派,不管是什么派別,只要能糾正人們的異常心理或解決心理障礙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關注筆者,筆者將創作更多的心理學文章,輕松學習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能讓我們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