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別把秋季鼻炎當感冒……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受鼻炎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困擾的人越來越多。
過敏性鼻炎,是指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征的鼻病,其發生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同時還可能合并有失眠、嗅覺遲鈍或喪失,反復性鼻竇炎、中耳炎、鼻出血等。
部分病人可能同時伴有鼻息肉,哮喘,打鼾等癥狀。主要分為常年發作型及季節性發作型。
中醫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
過敏性鼻炎一般屬于「鼻鼽」范疇,又稱「鼻嚏」。
鼻鼽作為病名,首次出現于《素問·脈解篇》,曰:「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陰陽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span>
《素問玄機原病式》注解為:「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癢而氣噴作于聲也」的描述。因此可知鼻鼽的主要表現為鼻癢、噴嚏接連而作、鼻塞、流清水涕。
但是,過敏性鼻炎要與傷風鼻塞、鼻窒、血管運動性鼻炎等區別開。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是:
1、鼻塞、鼻癢、陣發性噴嚏和清水樣鼻涕。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2、鼻塞間歇或持續,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3、鼻癢大多數患者鼻內發癢,花粉癥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4、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于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刻發作。
5、清涕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6、體征過敏性鼻炎的典型體征是鼻黏膜蒼白、雙下甲水腫,總鼻道及鼻底可見清涕或黏涕。
過敏性鼻炎發病原因
究其病因,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內因、外因兩個方面,一為稟賦特異,臟腑虛損之內因;二為感受外邪,多為感受不潔之氣(花粉、粉塵、空氣污染物等)而發病。
臟腑虛損而發病包括以下三點:
1、肺虛感寒,衛表不固
過敏性鼻炎病位在鼻,而鼻與肺關系密切,中醫講:肺開竅與鼻,與肺氣宣降有司息息相關。
當肺氣虛時,容易感受外邪,正邪交爭,驅邪外出,就會引發鼻癢,噴嚏;如果肺金清肅之力不夠,鼻竅沒有力量蕩滌污穢,外邪容易雍積,鼻道不通就引起鼻塞;肺氣失宣,津液宣降失調向外流出,就會流清涕。
2、脾氣虛弱,土不養金
按照五行生克關系,脾土為肺金之母,脾土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氣不足,就無以滋養輸精于肺,進而導致肺臟虛弱,更容易感外邪,引發鼻鼽。
3、腎氣不足,金水不生
肺金為腎水之母,而腎為先天之本,金水相生。腎主納氣,肺氣肅降功能的發揮離不開腎氣的攝納。
如果因久病虛勞,或者房事不節,就會傷及腎臟,腎失納攝,腎陽虧虛不能溫煦,那么肺氣就會宣降失司,使津液從鼻竅流竄而出,多見噴嚏接作,鼻涕肆流。
所以中醫的治療也應以調攝肺脾腎三臟之氣為主,同時遵循: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扶正祛邪,宣肺通竅的原則。
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
根據過敏性鼻炎的特點,選取迎香、印堂治療的基本穴。
① 迎香
② 印堂
迎香: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有疏散風熱、通利鼻竅的作用; 斜30°進針,針尖朝鼻根,進0.1——0.5寸。
印堂:屬于經外奇穴,位于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用提捏進針法,針尖朝向鼻根,有酸脹感為宜。
如伴頭痛、眼癢加通天、攢竹;伴咳嗽加列缺、天突、肺俞;伴喘憋加定喘、膻中;伴情志抑郁、少腹脹痛加肝俞、太沖等。
如肺虛者配肺俞、太淵;脾虛者配脾俞、太白、氣海;腎虛者配腎俞、關元、復溜;久郁化熱者配曲池、大椎等。
針灸頻率及療程發作期或癥狀較重的患者,可每日治療1次;緩解期或癥狀較輕者,可隔日治療1次或每周治療2次。對于總療程,多數文獻報道為2~6周,可視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針灸調治過敏性鼻炎的好處是可以在各個病期進行。發作期治療可以快速緩解鼻部癥狀;緩解期治療可以減少復發頻率,減輕發作癥狀。
針灸時要注意
在饑餓、疲憊、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進行針刺;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
預防與自我護理
過敏性鼻炎的預防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應該加強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注意呼吸與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需要了解引起自身過敏的物質,即過敏原。如避免接觸花草、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控制室內霉菌和霉變的發生,徹底殺滅蟑螂等害蟲,避免接觸寵物等。
冷天出門前,先將雙手魚際互相摩擦至發熱后,貼于鼻兩側,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按摩,至局部發熱為止,然后再由攢竹穴向太陽穴推擦至局部發熱,可以很好地抵御寒邪肆意侵襲。
平時可以用兩手中指于鼻梁兩邊揩擦 20~30次,令表里俱熱,每日早晚各揩擦一回。并以掌心按摩面部及頸后、枕部皮膚,輕柔,每次 10~1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