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張濤導(dǎo)演的電影《喜喪》,心中壓抑地說不出話,出生在農(nóng)村的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不是虛構(gòu)的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現(xiàn)實(shí)。
故事發(fā)生在山東農(nóng)村,主角是一位86歲的老太太郭林氏,她年輕喪夫后便沒再改嫁,獨(dú)自一人辛苦地將五個子女拉扯大,如今子女各自成家,獨(dú)留她一人生活在破舊的老宅子里。
老太每天必做的就是求菩薩保佑他的孩子們
一日,腿腳不便的老太在自家門口摔倒,受傷她后生活無法自理,由此引起了子女的關(guān)注,大家聚在一堂開始討論老人的日后安排。
兄妹四人都聲稱生活忙碌,無暇照顧老人,誰也不愿收留她。最后協(xié)商一致決定送老人去敬老院。怎奈當(dāng)前敬老院床位緊張,只得等有床位空出來再將老人送進(jìn)去,在此期間老人被安排輪流去各個子女家生活。
子女勸老太去敬老院
村里跟林老太一樣的老人很多,子女不給錢贍養(yǎng)老人
老大常年不在家,只用寄送養(yǎng)老金的方式解決母親的贍養(yǎng)問題。可是這錢也沒花在老太身上,全被老二獨(dú)吞了,真是喪心病狂。
老二家境貧寒,一家人三代人住在土房子里顯得十分擁擠,眼看老太就要被送去敬老院,老二媳婦便打起了老宅子的主意,希望老太將老宅子留給她兒子蓋新房。
老二媳婦對老太從沒好言相待如同仇人一般,直到老太離開前將老宅子鑰匙交到她手里時面容才稍有緩和。
一個月后老太搬去老三家生活,老三一家住在鎮(zhèn)上的樓房里,家庭條件相對一些。
老三媳婦知道老太來家里,早早就把老人的日用品區(qū)分出來,老人一次性的床單被套,獨(dú)立的碗筷,連客廳沙發(fā)也用白毛巾區(qū)分開來。
老三媳婦對老太也是充滿了厭惡之情,對老人用過的所有物件都感覺有病毒一樣敬而遠(yuǎn)之。
老三媳婦用夾子夾起老人的手帕
老三有個女兒,她不想被困在小縣城一輩子,一心向往外面闖蕩,但父母希望她能待在身邊,于是她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家。老三媳婦知道后氣急敗壞,遷怒于老太身上,猶如審問犯人一樣審問老太。
老太下跪被兒媳婦審問
老太待不下去便搬到女兒家生活,本片中女兒是對老太最孝順的,女婿盡管有怨言,但終究還是沒有表現(xiàn)得十分排斥。
丈母娘初來,女婿買了24一斤的豬耳朵孝敬
在女兒這里真正能體驗(yàn)到窮人的無奈,自己經(jīng)營一個小賣部,收入有限,想盡孝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兒子外出跑貨車不幸遇難,年過五旬還要接受喪子之痛,人生盡是絕望。
老太突然生病,神經(jīng)錯亂總是不自覺的發(fā)笑,尤其是在遇到傷心緊張的時候,笑聲總來的恰不逢時,令本就厭煩的子女對她更加反感。
老太太生病,本就不富裕的女兒請求兄妹幾個共同出資治療,老二媳婦主張?jiān)谡l家有病誰負(fù)責(zé)治療,對于本就多余的老太太,她們一分錢也愿意掏出來給她治療,為此一家人爭執(zhí)不下甚至大打出手。
都不愿出錢給老娘看病
在女兒家生活的那段時間是本片中最和諧的片段,之后老太又重新輪回到老二家生活。
老二媳婦一生貧苦,生活沒有可喜之處,內(nèi)心陰暗見不到陽光,面對總是不自覺的笑出聲的老太尤其看不慣,感覺是對自己人生的嘲諷,心中充滿憤怒。
老二媳婦對老太的笑充滿怒火
為了不見到老太,躲避她的“嘲笑聲”,老二將母親安排住進(jìn)了牛棚中,眼不見為凈,從此不予理睬,只是到飯點(diǎn)才端來一些煎餅。
老太住在牛棚
盡管如此,仍難消老二夫妻的厭恨之情,老娘不死就一直是他們的眼中釘,隨后兒子在老娘身邊擺滿了老鼠藥,一心想擺脫這個拖油瓶。
母親永遠(yuǎn)不會怪兒子
終于等來了敬老院的通知,床位已經(jīng)空出來,老太第二天就要搬去敬老院生活。
頭天晚上,老太喚來老二媳婦,她一臉怒容地走到跟前,看到老太取下手鐲遞給她,頓時喜笑顏開,夸了幾句,叫了好幾聲“娘”。
老二媳婦拿到手鐲滿心歡喜
第二天天還沒亮,老太早早起床開始梳洗,洗好臉梳理好頭發(fā)后便靜靜地服下了兒子留在身邊的老鼠藥。天亮后敬老院的車開到牛棚前,打開門看看老太躺在地上已經(jīng)停止了心跳。
老太生前一直追問敬老院有沒有消息傳來,她不是不想也不是害怕去敬老院,她只是怕他的孩子為了她還要花這些冤枉錢,敬老院消息傳來之日就是她告別這個世界之時。
在老太的葬禮上,本家長輩給了一個兒子重重一腳,指責(zé)他們不孝。這一腳雖不重,卻踹的子女們抬不起頭。
子女不孝,周邊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葬禮辦得熱鬧非凡
葬禮上熱歌艷舞,跟對母親生前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好不諷刺。
在老太的葬禮上,她的大兒子始終沒有出現(xiàn),只是往家里寄了錢。想必大兒子也已年多六旬,不知道他的日子過得怎么樣,是不是也如當(dāng)初的老太那樣受到子女的嫌棄?
影片的最后,老二媳婦摘下頭巾,也已是白發(fā)蒼蒼,做完一盆煎餅,起身走到門口不慎跌倒,煎餅灑落一地,此時此景,正與影片開頭老太摔倒如同時空錯位,而她面臨的將是老太走過的路。
老太摔倒
老二媳婦摔倒
生活在農(nóng)村的那幾年,確實(shí)也眼見耳聞過一些類似的家庭。
印象中有三位老人的遭遇跟影片中的老太極其相似。
本家有個奶奶,年過八旬也是白發(fā)蒼蒼,老伴走了之后跟著兒子們生活,兒子們雖是沒什么怨言,幾個兒媳心中卻有自己的小九九,對老人嫌棄至極,更有囂張的當(dāng)眾對老人咒罵。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后來再聽到父輩討論才知道老人在家中上吊自殺了。
都說年老畏死,人要經(jīng)歷多大的絕望還會對人世間毫無留戀,毅然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喜喪》中,老太的女兒為她,“娘,你想死嗎?”,老太眼神迷離,活著,只為想親近自己最愛的孩子們,哪怕跟他們在一起多一天也是開心的,可是,活著又有什么意思,她開心了,孩子們卻因?yàn)樗兊貌婚_心。
農(nóng)村老房子隔壁有個老太,年齡很大雙眼失明。他孫子跟我同齡,有一天看見他端著一碗稀飯,說是給奶奶送去,我便隨他前往。走進(jìn)老舊的房子里,一股霉味刺鼻,房間沒有窗戶,大白天里面也是漆黑一片,房間內(nèi)只有一盞昏暗的燈泡。
一張床就是老太的整個活動空間,雙目失明的她時而躺下時而坐起身,不知道黑夜白天,沒有人陪她說說話。很難想象面對這無窮無盡的黑暗和寂寞,她是否也有那么一刻想到結(jié)束這種痛苦的生活,或許死對她也是奢侈的,她做不到只能慢慢把自己剩下的生命熬完,第一次體會活著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她孫子給她送來一碗稀飯,上面有一小撮咸菜,給索然無味的人生增加一點(diǎn)味道。看見有人進(jìn)屋,老人顯得有點(diǎn)激動,仿佛黑夜中看到一束光,他渴望有人能陪陪她,可是這個要求對她來說太高了,除了每日送飯,沒有人會走進(jìn)這個小黑屋子。
后來老人過世了,我去參加了喪禮,老人有六個子女,子孫也都到齊了,好不熱鬧,估計(jì)老人生前也沒能見到子孫這么齊全的場景。銅鑼嗩吶聲響徹村里的各個角落。葬禮的喧囂現(xiàn)實(shí)恰如夢境般的恍惚,而夢魘的無序雜亂又正像現(xiàn)實(shí)際遇的迷亂。哀樂讓人聞之傷感,眾子女靈堂前號啕大哭,孝順子女的戲碼讓人聞之動容,不知情者還以為他們有多傷心難過。
老人離世對自己對子女都是一種解脫,是他們理解的是好事,或許這就是喪事為何成喜的原因吧。
村里還有一位年過八旬的爺爺,老伴走后子女相互推諉沒人照顧。自己獨(dú)自居住在老房子里。
老伴去世后,老人獨(dú)自生活,為了生存他開始顫顫巍巍地開始學(xué)習(xí)做飯洗衣。他估計(jì)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的人生會有這樣一個晚年。
村里人都知道他,每每有喜事宴請也會叫他,老人倔強(qiáng),內(nèi)心尚有自尊,邀請都會婉拒,不想讓人看到自己如此可憐的模樣。
聽人說經(jīng)常看見他獨(dú)自在家中抹眼淚。子女不孝打掉牙只能往肚里咽,不接受他人的邀請也是不想淪為他人茶余飯后的話題,為自己的子女留下最后一絲顏面。
影片中老太在最后服毒之前還在祈求菩薩能保佑她的孩子們平平安安,孩子們卻恨不得早點(diǎn)死去。
我本沒有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卻也見不得不孝子女的猥瑣行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從前在自己面前偉岸權(quán)威的父母,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對自己說話變得小心翼翼了。
紅樓道: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你是否也想過,自己終將變成老人,你希望子女怎么對待年邁的自己?
《喜喪》給沉迷于追名逐利的人們敲了一個警鐘,帶給人們這樣的啟示——永遠(yuǎn)要善待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哪怕日子窮點(diǎn)苦點(diǎn),也別嫌棄父母是麻煩和累贅,因?yàn)樗麄兪鞘澜缟献類畚覀兊娜恕?/p>
中國已逐漸進(jìn)入老年社會,希望不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每個人都老有所養(yǎng),收獲一份有尊嚴(yán)的晚年,母慈子孝百年之后才能配得上一次真正的喜喪。
- End - 來自微信公眾號:閑侃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