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含羞草屬-含羞草
含羞草屬,豆科的一屬。為多年生、有刺草本或灌木植物,稀為喬木或藤本。約500種,大部分產熱帶美洲,少數廣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地區。我國有3種及1變種,見于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均非原產。其中含羞草(Mimosa pudica L.) 我國南部有野生,廣州近郊尤多。此類植物的葉有敏感,略一觸動,小葉即向上閉合,而葉柄亦作60度下垂,與晚上所取的位置相同,不久,則又恢復原來的狀態。這種運動,據前人的研究,是由于葉柄基部的膨大部“葉枕”內的細胞膜厚薄不勻和細胞內失水所致。
查看精彩圖冊中文學名:含羞草屬
拉丁學名:Mimosa Lin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豆亞目
科:豆科
屬:含羞草屬
目錄
形態特征屬模式種我國物種相關的屬含羞草述“害羞”的奧秘內在特殊性特殊的自衛植物原產地含羞草應用栽培與管理含羞樹展開
形態特征屬模式種我國物種相關的屬含羞草述“害羞”的奧秘內在特殊性特殊的自衛植物原產地含羞草應用栽培與管理含羞樹展開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含羞草屬-無刺含羞草(圖1)
托葉小,鉆狀。二回羽狀復葉,常很敏感,觸之即閉合而下垂,葉軸上通常無腺體;小葉細小,多數。花小,兩性或雜性〔雄花、兩性花同株),通常4~5數,組成稠密的球形頭狀花序或圓柱形的穗狀花序,花序單生或簇生;花萼鐘狀,具短裂齒;花瓣下部合生;雄蕊與花瓣同數或為花瓣數的2倍,分離,伸出花冠之外,花藥頂端無腺體;子房無柄或有柄,胚珠2,至多數。莢果長橢圓形或線形,扁平,直或略彎曲,有莢節3~6,莢節脫落后具長刺毛的莢緣宿存在果柄上;種子卵形或圓形,扁平。[1-3]
.
編輯本段屬模式種
屬模式種:M. sensitiva Linn. [1]
編輯本段我國物種
巴西含羞草(原變種)(Mimosa invisa Mart. var. invisa)
無刺含羞草(Mimosa invisa Mart. var. inermis Adelh.)
光莢含羞草(Mimosa sepiaria Benth.)
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1]
編輯本段相關的屬
與“含羞草屬 Mimosa Linn.”相關的屬有:[1]
海紅豆屬(Adenanthera Linn.)
合歡草屬(Desmanthus Willd. nom. cons.)
含羞草屬(5張)
代兒茶屬(Dichrostachys (DC.) Wight et Arn.)
榼藤屬(Entada Adans. nom. cons.)
銀合歡屬(Leucaena Benth.)
假含羞草屬(Neptunia Lour.)
牧豆樹屬(Prosopis Linn.)
編輯本段含羞草述
“害羞”的奧秘
含羞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不像一般草本植物那么柔弱。它的莖從基開始分枝,呈直立或傾斜的形態,高度在20~50公分左右,全體長著長軟的毛和尖銳的刺。葉為掌狀復葉,由四個羽片合成。每一羽片上都長著許多小葉片,跟一般的掌狀復葉并不相同。在總葉柄的基部有膨大的構造,叫葉枕。在葉柄基部附近有托葉。[4] 內在特殊性
含羞草的花相當特殊。它開的紫紅色或粉紅色花球,實際上并不是一朵花,而是許多的小花所形成的花序。假如小心的把球上的每一個小單位分開,就可以看到每一個小單位都有四裂的花瓣、四根長長的雄蕊和一枚雌蕊,原來那一個個的小單位才是它的一朵花。
含羞草的花兒開過以后,大部分的花都會結成莢果,因此我們所看到含羞草果實也是密集成球狀的。每一個莢果有三到四節,表面有毛。莢果成熟后,一節一節掉落,只留下節和節之間所形成的空架子,看來十分有趣。
如果你輕輕地觸動它一下,它那片開放著的羽狀復葉,立即閉合起來,緊接著整個葉子又垂了下去,顯出“害羞”的樣子,含羞草的名稱便由此而來。為什么我們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會“低頭下垂”呢?
含羞草的這種葉片閉合和葉柄下垂的現象,并不是“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動后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在生物學上稱為感性運動,是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細胞緊張改變的結果。
原來,含羞草的葉子和葉柄具有特殊的結構。在葉柄基部和復葉的小葉基部,都有一個比較膨大的部分,叫做葉枕。葉枕對刺激的反應最為敏感。一旦碰到葉子,刺激立即傳到葉柄基部的葉枕,引起兩個小葉片閉合起來,觸動力大一些,不僅傳到小葉的葉枕,而且很快傳到葉柄基部的葉枕,整個葉柄就下垂了。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在葉枕的中心有一個大的維管束,維管束四周充滿著具有許多細胞間隙的薄壁組織。當震動傳到葉枕時,葉枕的上半部薄壁細胞里的細胞液,被排出到細胞間隙中,使葉枕上半部細胞的膨壓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細胞間隙仍然保持原來的膨壓,結果引起小葉片的直立而兩個小葉片閉合起來,甚至于整個葉子垂下來。有人做過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鐘內,葉子就會閉合。受刺激后,傳導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鐘達10厘米。刺激之后,稍過一段時間,一切又慢慢恢復正常,小葉又展開了,葉柄也豎立起來了。恢復的時間一般為5~10分鐘。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逗弄,接連不斷地刺激它的葉子,它就產生“厭煩”之感,不再發生任何反應。這是因為連續的刺激使得葉枕細胞內的細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時得到補充的緣故。[4] 特殊的自衛
含羞草的這種特殊的本領,是有它的一定歷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熱帶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風大雨。每當第一滴雨打著葉子時,它立即葉片閉合,葉柄下垂,以躲避狂風暴雨對它的傷害。這是它適應外界環境條件變化的一種適應。另外,含羞草的運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衛方式,動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攏葉子,動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4] 植物原產地
含羞草的它的老家遠在南美洲。在十七世紀時由荷蘭人引進臺灣,目前在全省各地的空地、河床、荒廢地、操場邊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南部尤其多。[4] 含羞草應用
1、觀賞。含羞草株形散落,羽葉纖細秀麗,其葉片一碰即閉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動人,給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墻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幾。
2、藥用。含羞草也是一種藥物。其性微寒,味甘澀,有小毒。有安神、鎮靜、解毒、散瘀、止痛、清熱、利尿、止血、收斂等功效,常用于神經衰弱、跌打損傷、咯血、帶狀皰疹。夏、秋季采收,去凈雜草,曬干或鮮用。
3、預測地震。據土耳其地震學家艾爾江表示,在強烈地震發生的幾小時前,對外界觸覺敏感的含羞草葉會突然萎縮,然后枯萎。在地震多發的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正常情況下,含羞草的葉子白天張開,夜晚合閉。如果含羞草葉片出現白天合閉,夜晚張開的反常現象,便是發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時,含羞草開始張開,但是到了10時,葉子突然全部合閉,果然在13日發生了強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樂部的成員,曾多次觀察到含羞草葉子出現反常的合閉現象,結果隨后都發生了地震。[5] 栽培與管理
含羞草的種植含羞草的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對氣候、陽光、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為佳,喜溫暖濕潤的環境。 1、種植方法。一般播種繁殖,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將種子均勻撒在細土上,覆土1.5厘米左右,在溫度18℃左右時,10天左右可出苗(一般入土即長,不需花精力專門管理)。幼苗期生長較慢,7~8厘米時可定植。 2、田間管理。田栽株距25~30厘米,及時松土、鋤草、澆水。室內盆栽,夏季每天澆水1次。每月施肥1次,如不想讓株形過大,則要減少施肥量,甚至不需施肥。 3、病蟲防治:基本無病蟲害。如有蛞蝓,可在早晨用新鮮石灰粉防治。[5]
編輯本段含羞樹
含羞樹(Mimosa pigra Linn.)屬
含羞草科(Mimosaceae)
灌木狀植物。原產于熱帶
美洲、東南亞國家。90年代在勐海縣打洛鎮打洛江邊首次發現。該植物與
含羞草形態相似,葉片具有奇特的感應效果。生長可高達5米,故取名含羞樹,傣語叫“囊”。
含羞樹主要分布于江河灘涂、溝渠砂礫地、田邊地頭、公路沿邊。我園98年引入栽培供觀賞。發現至今十余年時間,現在我州勐海縣境內,景洪市嘎灑、大勐龍田邊地頭、,橄欖壩的勐寬河流,羅梭江勐侖段城子村周邊及公路沿段均大量生長。
含羞樹生境不受條件限制,適應性強,耐水濕,干旱脊薄的砂礫地或田邊肥沃土地生長,傳播速度快。06在曼么河灘上觀察,同樣一塊地一個月后再觀察,增長數可從33~126株,增長速度令人難于置 信。含羞樹6月為盛花,花果并存,種子萌發率高,生長速度快,一個月可生長50~60厘米。整叢長滿鉤刺,給生產管理上帶來不便。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含羞草屬(5張)
詞條圖片(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