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深表認同:
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們本質上都在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還真是。因為一路走來,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
在大學感覺迷茫,不知道朝哪里努力;
老板很忙,沒有牛人培養自己;
天天加班,一年下來感覺什么都沒做;
看不到晉升希望,漲工資趕不上消費升級的速度……
也就是說,你人生的每一年、每個階段,這些問題都是「看得見」的。你所欠缺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30歲還不具備「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面前的坑就會變成深淵,往后的職業生涯寸步難行。
所以,看一個人的能力,就是看他能解決多少問題。
那些所謂的“人生贏家”,真正的牛逼之處,就是逼自己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
為什么有的90后已經當上高管了?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這批90后已經當高管了》在朋友圈廣為流傳。
文章寫道,越來越多的90后正在成為企業的管理者:美團榛果民宿CEO馮威赫、字節跳動旗下西瓜視頻負責人張楠、多閃的產品負責人徐璐冉……
更有22歲加入陌陌、25歲成為運營副總裁的鄭毅,同樣也是90后。
表面上看,這些人的共同特質可以總結為2點:年輕,抓住機遇。
背后的邏輯其實是,他們在公司或團隊初期加入,恰好能夠站出來解決當時的關鍵性問題。
比如鄭毅,分別做過客服、微博編輯、品牌溝通、渠道投放,我發現這些崗位看起來有兩個共同點:
1、門檻不高。好像誰都能做,不像程序員、設計師,需要一門專業的技能。
2、天花板很高。光就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年薪就能從5萬到百萬不等。 我把這些崗位,統稱為能力導向型崗位。也就是說,決定這些崗位薪資的,不是你的技能,而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高度。
當鄭毅1個人單干時,他解決單一的問題。帶領200人的運營團隊時,他又要解決團隊配置、協調內外部資源等問題。
看到了嗎?技能是高度黏著在崗位上的,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隨著崗位遷移。而當你能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時,你的職級、薪資,也就水漲船高了。
想象一下,你能解決的最難問題是什么?
馬云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意難做的問題,李佳琦可以幫助千萬女性解決如何挑選最好的化妝品,上海弄堂的居委會大媽可以幫你解決垃圾分類。
現在的你,能為你的公司或單位解決什么問題?
在思維的起跑線上
同齡人早已拉開差距
我曾經認識過兩個人,他們的職業發展路徑,給了我很大的沖擊:
在當初,一個是國內二線城市的大專生,畢業后找不到好工作,就去當了銷售。
另一個來自上海交大,一畢業就進了一家美國500強企業。
大專生畢業之后,一直在做銷售,期間她總結了一套專業的銷售方法論:
從如何分類客戶,到對不同客單價產品的銷售策略,順利完成了普通銷售-銷冠-銷售總監的進階之路。
她從畢業時的不知名小企業,一步步上升、跳槽,做到大型跨國企業銷售總監,年薪百萬,并且家庭美滿,有一個可愛的4歲兒子。
而那個上海交大的學霸,一畢業就以高級專員的身份入職,在美國500強企業做了10年,換過多個崗位,依然還是高級專員,沒有得到任何晉升。
2018年,不少外企都經歷了一輪人員優化,年過35歲卻仍在基層的她,就這么被公司裁員,降薪去了一家小公司。
臨走前,上司對她的評價是:
非常勤奮、毫無章法和邏輯、沒有結果、情商很低。一直在做事,但沒有思考出自己的方法論,戰術上很勤勞,但戰略上很懶惰。
巧合的是,這位交大畢業的姑娘,上司正是那位大專生。更巧合的是,她們年齡相同。
如果不是我本人認識這兩位,我一定以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是編造的。真實而殘酷的經歷背后,恰恰是因為:他們帶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思維在成長。
不了解自身天賦在哪,不知道喜歡擅長的領域,對未來毫無想法和規劃,憑著一時的情緒和感覺去做事和選擇,不懂試錯、復盤、成長,這樣的工作思維必然會帶來迷茫的人生。
有人迷茫,有人成高管,帶著不同的思維系統進入職場,同齡人就已經拉開了差距。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
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據我所知,大多數人在工作一兩年的時候,都會開始迷茫。
疲憊地回到家,心里吐槽公司各種各樣的問題,晚上越想越煩,頭腦一熱,辭職信就發出去了。
幾年下來,一直在不同公司的初級崗位變動,職場競爭力越跳越弱。
這時候,頭腦一熱有了念頭:我要充電,我要學到更多東西!于是開始去學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
可是他們并沒有沉下心來思考過:
是自己的知識、技能跟不上?
同事關系不融洽讓人心累?
事情太復雜,根本無從下手?
還是工作內容沒共鳴,根本提不起興趣?
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不要搞不清問題,就去急匆匆地解決,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職場人最大的誤區之一,就是沒有認識到:「知識」和「技能」只能教你「更好地執行」,你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初級員工,停留在執行層面。
當你在實際工作中無法獲得成長,無法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為自己梳理職業規劃,你應該開始考慮:我是否需要獲得更專業的職場訓練。有過跨行業經歷的人,都有一個共識:
在各行各業,解決問題的思路其實是差不多的。解決一切問題所共同需要的,是一套底層思維方式,相當于一個人的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