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報如火如荼披露之時,高送轉概念都會成為市場資金投機套利的“康莊大道”。然而今年卻有所不同,雖然也有一些高送轉股一度崛起,但“見光死”之多,實屬罕見。業內專家指出,在目前的市場中掘金高送轉概念,必須認清形勢,把握行情脈搏,不可盲目出手。
高送轉股頻遭“見光死”
春節后,雖然華平股份、星河生物靠“高送轉”概念一度飆升,但“見光死”的市場魔咒依舊蔓延。
同往年一樣,今年初,隨著年報時間表的公布,市場對高送轉行情依然寄予厚望。但出人意料的是,隨著大市的走弱,高送轉概念股竟一度陷入了“誰送轉誰跌停”的怪圈。
盡管高送轉但分紅預案低于預期,大跌尚可理解,如濱化股份,市場此前預計的方案是10送10,但最終方案是10轉5,低于預期,于是該股1月24日跌停,次日又下跌9.70%。
“送股和轉股看似一樣,實質上還是有很大不同。送股是一種對股東的分紅回報,但轉增卻不是。”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解釋道,轉增股本與送紅股的本質區別在于,紅股來自公司的年度稅后利潤;而轉增股本卻來自于資本公積金。
把握主線玩轉高送轉
今年高送轉題材的走勢將極為復雜。而普通投資者對于這類題材通常很難把握,有時候眼看著某些高送轉題材的個股被炒上天,但自己手中的卻風平浪靜,甚至遭遇“見光死”。
那么,如何能夠避免在炒作高送轉概念時成為“最后的接棒者”呢?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這個現象的發生,一來是因為沒有信息優勢;二來則是因為每年炒高送轉具體的側重點不同,投資者有時候很難把握變化的節奏。
“總的說來今年的主題是‘三高一新’”,上述私募基金經理稱,新是指次新股,今年次新股送轉特別積極。在已公布高送轉預案的30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為次新股。
為何次新上市公司送轉積極呢?上述私募基金經理解釋道,首先,剛上市的公司財務狀況普遍較好,特別是普遍存在超募情況,因此高送轉有財務支撐;其次,上市一年后,一些上市高管、股東持有的股份連續解禁,高送轉能激活股性、活躍成交,如此一來,今后高管和原始股東減持時就會很容易。
“三高”指高股價、高業績、高積累的股票,通常是高送轉的必要條件,已公布預案的多數公司都符合上述條件。
統計顯示,已公布高送轉預案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72元,平均每股公積金為5.8元,平均每股未分配利潤為1.4元。未分配利潤最高的是華平股份。“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它的漲幅最高了。”
從往年的經驗來看亦是如此,擁有“三高”特征的公司往往都會有高送轉。一方面市場看好公司的成長性,另一方面也看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沖動,特別是每股公積金高的公司更是如此。在歷年的高送轉公司中,利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比例要遠高于送紅股的公司。
近期市場轉暖,普通投資者到底應該如何來把握高送轉的機會,最好的方式就是“潛伏”。
機構重倉成了風向標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顯示,主流機構資金在高送轉類股票上已經布下重兵,因此投資者在參與高送轉炒作時,機構是否重倉持有是一個重要指標。
以漲幅最大的華平股份為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幾乎全部為新進成員,其中華夏優勢增長與華夏復興在去年四季度分別加倉63.62萬股和10.49萬股,分列第一和第六的位置。中信證券和西南證券兩家證券公司,分別持有23.22萬股和13.3萬股,位列第二和第五。
不僅僅是國內的機構,就連QFII也對高送轉概念投注了熱情。日本第一券商野村證券旗下的兩家QFII對華平股份也顯得極有信心,分列公司流通股東榜的第三位和第七位。
雖然近幾日沒有出現暴漲,但一直以來穩步攀升并有著明確高送轉預期的國電南瑞同樣吸引了大批機構扎堆進入。49家基金公司持有該股13731.2萬股,占據流通股總額的26.92%,比去年四季度的24.61%有所增加,另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的持股比例從去年三季度的1.18%增加至2.24%。信達證券認為,受益于智能電網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速,該公司未來3年將保持50%以上的增速。
參與“數字游戲”須謹慎
“從原理上來說,股本擴張是公司規模擴張的自然要求,高送轉與高成長互為因果,導致股價上漲的原因實質上并不是表明上的高送轉,而是隱藏在背后的高成長。”券商分析師稱,當下A股市場對高送轉題材的炒作已有些偏離實質,儼然成為一種數字“游戲”,因此投資者須理性對待。
該券商分析師還表示,次新上市公司都手握巨額超募資金,一方面為自己和廣大的股東發放一些紅包,另一方面也激活股性,公司當然樂此不疲。與此相比,有些高送轉則屬于資金故意炒作,更糟糕的是,機構與上市公司聯手炒作,吸引普通投資者跟風接盤,目的是為了配合大股東和高管套現,或者是借機抬高機構解禁期快到但股價還處于破發或盈利很少個股的股價,這樣一來最終受傷的只會是中小投資者。
例如,記者發現三安光電2009年、2010年連續定向增發,部分定增股即將解禁而這有可能才是連續高送轉的真正原因;長航油運的定向增發剛剛獲得證監會批準,此次高送轉是否是為定增保駕護航就不得而知了。
“參與定向增發的股東,往往事先與上市公司達成一些私下協議,高送轉作為‘紅包’往往都有一定的要求。這樣一來,可以攤薄股價,激活人氣,利于定增股東解禁后兌現利潤。”上述券商分析師稱,上市公司實施高送轉的原因千差萬別,投資者在參與此類投資之時,還是應該盡量從上市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出發,找到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