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和臭名昭著的香煙不一樣,同為 I 類致癌物的酒,卻總以健康保護者的形象存在。
近日世界心臟聯盟聲明,“適度飲酒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的說法不成立,飲酒沒有所謂的“安全量”!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早已把酒精(飲料)列為 1 類致癌物。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截圖
要知道,全世界 5.5% 的癌癥發生和 5.8% 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換算一下就是說,每 18 個癌癥里,就有 1 個是喝酒喝出來的。
飲酒和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有直接關系。當然,和酒關系最密切的癌癥類型,來自喝酒會直接接觸的組織——如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
此外,女性尤其不應該喝酒,因為酒精給女性帶來的風險看起來比男性更大。數據顯示,在美國有 16.4% 的女性乳腺癌與飲酒有關。
可能有人要問了,是不是因為喝多了才會喝出問題?少喝點難道沒有保健作用么?
少量喝酒,尤其是喝點紅酒對心臟(身體)有好處,這個說法流傳確實很廣,但其實不靠譜。
近些年來,隨著各類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酒精危害的認識也逐漸清晰。
例如,一項于 2018 年發表于《柳葉刀》的文章就指出,超出推薦飲酒量后,多飲用一杯酒,預期壽命會縮減半小時。
而酒精對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患病風險的提升也逐漸為人所知。
不過,這些科學鐵證依舊無法阻擋大量酒類愛好者。他們常常引用的一個觀點是,酒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只在飲酒量超出一定量時發生,而少量的飲酒不僅不會帶來危害,還對心血管健康存在裨益。
然而,一項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大規模研究徹底否定了這一觀點。這項涵蓋了195個國家及地區的2800萬飲酒者的研究指出,酒精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攝入量”,無論攝入量高低,飲酒對身體都是有害的。
還有研究顯示,所謂的健康紅酒(葡萄酒)致癌風險和別的酒沒有任何區別。除了紅酒,喝其他酒的健康風險也一樣存在,原因很簡單,因為再好的酒,最重要的成分始終都是——酒精。
可能看到這兒大家更困惑了,既然喝酒沒好處,那「適量飲酒」這句話到底從哪來的?難道是編出來害人的嗎?
關于酒精的“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明確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 25g,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孕婦和兒童青少年應忌酒。
雖然該指南對于“適量飲酒”給出了具體的界限,但是膳食指南并不是醫療領域的指南。所謂的“適量飲酒”只是對于過度飲酒行為的勸誡,而最好的行為是“0飲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8全球酒精與健康報告,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死與飲酒。總體而言,有害使用酒精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5%以上。報告稱,中國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WHO曾發表聲明表示:“少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并重申酒精消費是引起健康損害最嚴重的世界性問題。
因此,早在2012年,WHO便把酒精類飲料列為一級致癌物。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也發表聲明明確指出:酒精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飲酒量無論多少,都嚴重危害健康。少量飲酒帶來的獲益也遠遠比不過其對于健康的負面作用。
2018年1月3日,JuanI Garaycoechea等人在《自然》雜志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會造成大量造血干細胞突變。攜帶乙醛脫氫酶(ALDH2)基因缺陷的小老鼠攝入酒后,DNA突變的數量是對照組的4倍,也就是意味著就是喝酒的確會致癌,并且大大增加貧血、中風等疾病的風險。
那么,為什么說中國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沾酒就上臉”是很多中國人常見的現象。在世界范圍內,這種現象也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因此又被稱為“亞洲臉紅癥”。這主要與東南亞地區(包括中、日、韓等人群中)ALDH2基因均存在著較高的突變率(30%~50%)有關。
喝酒臉紅不是酒量好,而是ALDH2基因缺陷的表現
在中國人群中,高達30%-50%的人屬于ALDH2基因異常人群,而據《自然》雜志發表的研究證實這類人更易受到酒精的傷害,所以說中國人喝酒更容易患癌。
最后還是想強調,在當下如果你想健康,「適量飲酒」絕不是可選項。
尤其是沒有喝酒習慣的你,如果輕信了適量飲酒的建議而「喝酒養生」,危害是巨大的。
記得提醒身邊每一個人。
參考文獻
云無心. 適量飲酒真的有益健康嗎?[J]. 安全與健康, 2014(2):53-53.
徐峰. 乙醛脫氫酶2基因Glu504Lys多態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關系及其機制研究[D]. 山東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