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士妙談糖尿病
家庭健康雜志記者 王海勇 侯志強
2002年春節前夕,趙家軍忙得分身乏術,但仍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請求。我們按照他的要求將采訪時間安排在他兩次會議的間隙,地點選在會場附近的咖啡店里進行。
華燈初上時分,趙家軍如約而至。就坐前他很紳士地為我同行的女士拉椅子,這儒雅做派讓我不由得想到他赴美留學的經歷。
他出國研修期間完成了“PCK1基因在糖尿病患者基因序列變化的分析”,此后他的幾項科技成果獎也都是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的。基因研究是21世紀醫學、甚至整個生物學界炙手可熱的科研前沿。自然,基因就成了我們訪談的第一個話題。
對基因治療充滿信心
“基因治療糖尿病的進展在未來5~10年內肯定會有一個大的突破。目前的基因研究已經發展到了后基因組時代。我們現在使用的胰島素就是基因技術生產的。通俗地說,這就像脫土胚燒磚一樣,是利用轉基因技術把有關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或酵母菌中,讓細菌幫人‘脫’胰島素的‘土胚’——復制、生產胰島素,人把產物提純或再加工后就是藥物。那么,我們試想一下,能不能把這種基因表達轉入患者身體內,讓患者自己的身體細胞代替有故障的胰島細胞呢?除此以外,醫學科研還可以嘗試干細胞移植。干細胞是種分化能力很強的細胞,能分化成不同的細胞。那么也可以將干細胞誘導、移植代替有病的胰島細胞。這些都是分子生物學為我們勾畫的美好前景?!壁w博士談起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打開了話匣子。
醫學科研還可以嘗試干細胞移植
將干細胞誘導、移植代替有病的胰島細胞
“糖尿病是種基因病,最根本的發病因素是遺傳因素。導致糖尿病的基因有200多種,其中有的是致病基因,有的是易感基因。如果分子生物學和基因技術發展到那么一天,人類可以消除糖尿病的致病基因,或者修飾易感基因,這不僅對治療糖尿病,對整個醫學的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span>
但說起現在廣告中所謂的“基因治療”,趙家軍博士反復強調:“基因研究只是處于科研階段,沒有應用到實踐中,廣告中說到的所謂‘基因’、‘植物胰島素’等等,完全是騙人的把戲,千萬不要上當?!痹谒委煹膩碜允韧獾幕颊咧?,就有不少是上當受騙、聽信了廣告前去求醫,結果導致病情惡化。以前不用胰島素的,必須用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了;以前不用降糖藥的患者也必須使用降糖藥了。給患者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使治療變得很棘手。
辨證看待“中醫藥治糖尿病”
在糖尿病防治中,趙家軍教授的研究領域很寬廣,不僅在醫學前沿的分子生物學方面有諸多課題,還對古老的中醫治療很有造詣,這在醫學研究者中并不多見。對此,趙家軍教授說起他的科研思路:“要想真正控制或治療一種疾病,首先要深入地認識它。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側重于功能,器官水平和系統水平的研究更具宏觀性。有的人對中醫有偏見,好像覺得中醫不先進,其實中醫有它的優勢,就是整體觀。從宏觀上認識疾病,這對指導科研是相當重要的。
“ 對內分泌(包括糖尿?。I發展來說,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有重要的發展前途,應該辨證地看待中西醫結合。血糖高難以控制時,一針胰島素注射進去,患者立即改善癥狀,效果立竿見影。中醫藥治療也有優勢:在糖尿病的慢性期配合西藥能防止并發癥的產生,在糖尿病的早期可以緩解癥狀,部分患者做好生活調節,輔之以中醫藥,可以減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胰島素和降糖藥,不需要依賴藥物就能保持一個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所以說,最好的治療不是中醫藥或是西醫藥,最好的治療是中西醫相結合的綜合治療?!?/span>
趙家軍教授特別強調:“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有誤區。最典型的是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中藥并不是完全沒有不良反應,有的中藥本身就是毒物,比如蜈蚣、蝎子、含汞金屬的中藥,‘是藥三分毒’嘛。因為錯誤地使用中藥能導致急性肝損害甚至肝壞死,這在臨床中并不罕見。”說李逵難免要提李鬼?,F在的虛假醫療廣告中,很多是打著中醫藥的旗號宣傳。對此,趙家軍教授說:“特別要警惕虛假廣告和假醫假藥,治病一定要去可靠的醫院?!?/span>
管好自己的嘴最重要
糖尿病的發病率是3%~5%,但老年人、腦力勞動者、企業家等特殊群體中發病率更高,達30%~50%。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中什么最重要呢?趙家軍不假思索地說:“飲食,這是最重要的。飲食中,又數酒精、脂肪、蛋白質對糖尿病影響最大,調節飲食是最根本的治療。
“糖尿病的發病與胰島素的不足有關,其中有的是相對不足、有的是絕對不足。人只要進食,血糖就會升高,身體就需要胰島素;進食多,血糖升高快,高血糖的時間長,身體需要的胰島素就必然多。所以,食物對糖尿病的影響最明顯??梢赃@樣說,糖尿患者如果不控制飲食,即使使用胰島素也難控制病情。
“不控制飲食,僅僅依賴藥物,結果是下一頓飯飯前低血糖更嚴重,這會導致患者更嚴重的饑餓感,患者勢必再加飲食,造成不斷加藥——加食——再加藥——再加食的惡性循環。就像一個笑話中講的,笨媳婦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結果把面和得面盆也裝不下了?!?span>他風趣的比喻讓我們不由得都笑了。
他繼續說道:“控制飲食可不是食物吃得越少越好,過于節食會造成營養不良;也不是說只吃粗糧或只吃糖尿病專用食品就夠了。合理的辦法是五谷雜糧都吃,不要有什么忌口,但食物總量要控制。最重要的不是不吃,而是學會吃。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計算熱卡數,學會食物交換份數。比如,吃了水果就適當地減少主食的量。要知道,吃的食物量越多,糖尿患者越容易饑餓,就需要越多的胰島素。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普遍不好,與健康人相比他們的胰島素釋放是延緩的,就像跳舞總是慢半拍,總是趕不上點。那么,當食物已經消化吸收得差不多了,血液中血糖已經下降不需要多少胰島素時,患者的胰島素卻正濃著呢,結果患者會感到更餓、下一頓飯吃得更多。肥胖者胰島素抵抗(使用胰島素效果不好)也是這個原因,越胖的人越容易餓。
“給你們的讀者介紹兩個小竅門,即使沒有糖尿病的人也可以借鑒。一是飯前吃水果,二是飯前喝湯。餐前吃水果、喝湯能減少饑餓感,減少吃飯時食物的攝入。飯前喝湯有助健康,飯后喝湯只會發胖?!?/span>
療效好壞關鍵在患者
“80%~90%的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是患者自己的原因?!壁w家軍見我們疑惑不解的樣子,就解釋為什么這么說。
“一是糖尿病的療效首先取決于患者的重視程度。有的患者對糖尿病不重視,以為這種病不會要了命,不愿意花錢治療。實際上這是在透支明天的健康。影響糖尿病患者生命與健康的的確不是高血糖,而是并發癥;但不認真控制血糖,遲早會出現并發癥。并發癥會使患者治療起來花錢更多,生活質量還會嚴重下降。
“二是患者對治療期望值太高、急于求成,希望一次性治療,病就能好,這給游醫假藥有了可乘之機。有的患者看到廣告中有‘保證一次治好’的許諾,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求治了。結果可想而知,患者花了錢損害了身體。糖尿病的發病因素就是兩大方面,一是不能控制的遺傳因素,一是可以控制的環境因素,比如高度緊張、運動過度等。就目前的醫療技術,遺傳因素是不可能除根的。所以,千萬不要走入廣告誤區。
“第三種情況是糖尿患者不學習、不了解防治糖尿病的知識,雖然也買藥吃,但不講究科學,他們的心理是只要吃了藥心里就感到踏實。把吃藥當成是一種心理安慰,這種吃藥的效果和不吃藥差不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不但選擇的藥物種類、劑量、時間等方面,不同病情的患者要區別對待,在用藥后還要及時觀察和復查。如此,才能嚴格控制血糖,預防并治療并發癥,才能有好的療效。
“ 所以,無論預防還是治療糖尿病,最根本的問題,對于醫生來說是做好患者的教育,對患者及家屬來說是積極學習掌握糖尿病的有關知識、技能,配合醫生進行合理的治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的醫生是患者自己。”
約定的時間到了,趙家軍博士與我們握手話別,望著他匆匆離去的身影,他留下的這些妙論卻讓我們細細回味很久。
(完)
趙家軍,現任致公黨中央常委,山東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山東省委主任委員,山東省立醫院院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副校長(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