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品詩詞-代序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
(代序)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都說《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在我們眼里它的珍貴,已不僅僅是一個“奇”字可以形容的了。一部了不起的文學作品,不同年齡段的人去閱讀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紅樓夢》之所以被大家喜愛,不只是因為它濃郁的文學藝術魅力。在《紅樓夢》里還可以欣賞到歷史典籍,神話傳說,名人故事,園林藝術,宗教文化,美學精華,醫藥知識,社會炎涼,官場政治……人生的各種況味都囊括在里面了。
嘆命運無常,每個人的人生結局都不一樣,只是不到人生的終結,誰也不會知道答案。而《紅樓夢》卻在故事開始,已經把無常命運的結局隱喻在詩詞歌賦里。作者草蛇灰線綿延千里寫作的高超技巧,讓每一處的伏筆都那么令人驚嘆。
問命運是幸?是悲?“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一句話道出了《紅樓夢》書中之魂。生命、權力、情愛,其實都是一場空。
太虛幻境里,警幻仙姑一再警示寶玉,游走于幻境不可太癡玩。而人一旦入了迷津,又豈是幾句警語可以拉回來?跛足道人把風月寶鑒給了賈瑞,并一再叮囑他,只可看反面的骷髏,不可看正面的美女。而正面美色的招搖又怎么是意志可以抵擋的?以假為真,真假難辨!就如人生路口的每一次抉擇,往往會被欲望所迷惑,當一切繁華落幕,才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擁有的。
《紅樓夢》吸引人之處就是把人生的這些迷茫賦予書中的每一個紅樓人,讓他們鮮活的存在,讓讀者越過作者,去體會和感悟書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構建自己心中獨特的紅樓。
讀大觀園中那些豆蔻年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無憂殷實的生活,給了他們在那個年齡不同于常人的才情和神韻,讓我們記憶,讓我們喜愛。每每讀之,艷羨之情總是不由自主地流露,足見作者刻畫紅樓人物的筆力,仿如雕工,每一筆下去,讓一個個人物更加生動傳神。
讀林黛玉,“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喘微微,如弱柳迎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一番描畫,黛玉惹人憐愛的柔弱之美活脫脫出來了。而她聰慧的才思都展現在她的詩詞歌賦里,這是紅樓夢創作與眾不同之處,也是我們品紅讀詩詞的初衷。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些凄美的詩行宛若她清靈飄逸的身影,已不是一個“美”字所能概括的。萬般柔情與花語,獨自神傷為哪般?由不得在心里疼惜她,三生石畔的灌溉之德,是誰用眼淚在償還?誰又能知曉這前世的情緣?
讀賈寶玉,“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一個風流倜儻的少年郎,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他不愛仕途,唯女兒為尊,在他眼里,女兒的純凈如山上的清泉,涓涓明麗,她們是不可以被玷污的人間尤物。他會用心去發現女子的美,用他的情為她們綰一朵鬢間的花紅。
作者借他人之口,如此嘲笑寶玉: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看似把寶玉說得一塌糊涂,實則明貶暗褒。也只有黛玉能反其意而讀之,就這樣把賈(假)寶玉當成了甄(真)寶玉,癡癡傻傻地愛著,來還那灌溉之德,有多少淚珠滾燙一顆心的深情。試問這世間有多少“假作真來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情和事?
在紅樓眾多人物中,只有黛玉和寶玉有前世,一為草木,一為頑石,遂有了刻骨銘心的“木石前盟”,他們把所謂“金玉良姻”遺忘于云天之外。這是不是作者匠心獨運呢?
讀薛寶釵,“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拙;安分隨時,自云守拙。”她美麗而又恪守婦德,她的才情同樣令人贊嘆。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她那首柳絮詞: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只這一句憑借風力“送我上青云”,擺脫了歷代文人詠柳絮訴哀怨的窠臼,那柳絮凌空飛揚的愜意和上青天的豪邁,一并表白了寶釵的心志。可是,她一樣沒有逃脫命運的噩夢,和寶玉的婚姻終歸是以她獨守空房為結局。
我們僅列舉了紅樓的三個主人公,然紅樓之奇浩如煙海,豈能在一篇短文中盡述啊。
我們所做的,就是通過對一篇篇紅樓詩詞、歌賦、額聯、駢文進行賞析,以自己的視角和方式將紅樓故事逐次鋪展在讀者面前。
墨吟 筱蕊
202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