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須知:
太極人都是修身養性之人,
千萬不要以單篇文章觀點來以偏概全,
千萬不要只以技擊來衡量彼此功夫境界,
千萬不要偏執己見阻礙自我功夫進步,
我們以武匯友,
我們以太極為緣,
一起在太極拳的時光里慢慢變老,
一起在太極拳的歲月里悠然靜好,
一起在太極拳的研習中感悟身心至寶,
一起在太極拳的進步中完善自我,
一起在太極拳的境界中超越自我。
今天早起練拳,練著練著,突然明白了恩師的那句話:練太極拳要轉念,太極拳練的是一種思維模式(或者說是認知能力)。
我這位亦師亦友的恩師是我的師兄,在太極拳上教給我很多東西,以前我有介紹過,也在小范圍內教授學太極拳,以后我會大篇幅好好地寫寫他,他的指點實在對我幫助很大。
太極拳拳理拳論說:“恢復其固有良能”;說“用意不用力”;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說“凡此皆是意”……
以上所說都是在改變我們的認知或者說是思維方式,跟我們大部分的運動常識或者說是武術常識是相反的,由于長期的后天熏習,這種認知習慣思維方式于個人已經根深蒂固,于大眾已是深入人心。
常混跡濁水中,一旦有股清流涌激,便會讓人耳目一新而又不敢置信,新舊交替彼此互動的兩種力量交織在一起,像足了旋轉的而又立體的太極雙魚圖,因為有摩擦固然有火花,這種交互的力量定能產生強大的能量。
在矛盾一體而又隨遇平衡的運動狀態中彼此孕育新的提升,新的境界。在太極拳中,已有的固定習慣(如用力、用速度、用后天的行為)不斷地改變不斷地轉變過來,因此,有太極拳理論“后天轉先天,恢復固有良能”之說。
太極拳的微妙之處就是不斷的改變自己,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轉變自己的認知能力,扔掉不符合或是不適合太極拳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恢復回歸到那個本來就與生帶來的“固有良能”。而這樣的轉變是向上提升的;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是向高遠的境界攀登的。
如同塵封已久的鏡子,經過不斷的吹拂和擦拭,恢復回歸鏡子本有的清亮明凈,鏡子的“固有良能”即是清亮明凈,而人的“固有良能”即是松靜自然,輕靈圓活。
太極拳的訓練方式就是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不斷的轉念(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思維),他們常說的大道至簡,換一個說法就是不斷的做“斷、舍、離”,看拳理拳論都在告訴我們啟示我們學拳之人,要“轉念”。
我們習慣用力做運動,太極拳卻告訴我們要“用意不用力”;我們習慣了把肌肉練得發達(外壯),太極拳卻告訴我們要練氣血通暢強壯五臟六腑(內壯);我們習慣了從現象看現象,太極拳卻告訴我們要回歸本質,萬物返回到三里邊去,從三會到二,回到一,從一回到本質(道體、真如)中去。
人們習慣于追逐身外之物,太極拳卻告訴我們的真身真心要“和合”,練太極拳的人不是遺世獨立的清高,而是心中有天地,用太極般的方式來過好自己的每時每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