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內的大型化學加工廠,許多物質的合成,如蛋白質、凝血物質;物質的分解,如蛋白質、糖類、脂類、維生素、激素;酒精和藥物的解毒等過程,都在肝臟進行。如果肝臟功能異常,則會影響一系列的物質代謝能力,進而對全身的正常代謝產生影響。
肝功能異常是一大類疾病,主要指肝臟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損害后,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的改變[1]。本病較常見,但尚無權威的流行病學數據。
根據肝臟的功能,本病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肝細胞損傷: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肝細胞發生破損和壞死,細胞內的一些物質會釋放到血液中。如果發現這些物質在血液中異常升高,表明肝細胞受到了損傷。這些物質包括血清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移酶等。若肝細胞長期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襲,會發生癌變或再生,可以通過甲胎蛋白、α-L-巖藻糖苷酶等指標來進行監測。
膽紅素代謝異常:肝臟在膽紅素的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膽紅素代謝過程的異常可以反映肝功能異常。反映這類異常的指標包括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等。
肝臟合成功能異常:當肝臟遭到破壞時,肝臟合成物質的能力下降。通過檢測這些物質的濃度,可以了解肝臟功能是否異常。這類指標包括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膽固醇、血清假性膽堿酯酶等。
肝臟分解功能異常:當肝臟受到長期反復損傷時,肝臟的分解功能下降,會導致一些物質在肝臟中過量沉積或分布異常。這類指標包括血清透明質酸、IV 型膠原、層黏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