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邁入老齡化社會,我們身邊的老年人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大頑疾,而膝骨關節炎在臨床更為常見,尤以秋冬季節最容易發病,且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那么為什么膝骨關節炎秋冬季高發?為什么女性發病率明顯高呢?又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膝關節就像是年久的機器軸承一樣,出現磨損、退變,可能會出現膝蓋不能彎曲、關節變形、長久疼痛、行走困難等癥狀。
1. 肥胖:在臨床上由于體重過重,增加了關節的負荷,導致了姿勢或是行走步態的改變,大多數的肥胖患者的膝關節病變集中在內側軟骨。
2.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上關節炎的概率會逐漸攀升,一般關節炎的發病率和年齡成正比。隨著人們逐漸變老,身體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老年人軟骨中粘多糖的含量減少,韌性降低,易導致微創傷并逐漸積累。
3.習慣: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以及長期不良的姿勢是誘發骨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4. 雌激素:這種一般發生在女性朋友身上,特別是絕經后的患者明顯增加,這主要是和關節軟骨中的雌激素受體有關。
5. 遺傳:關節炎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6. 關節形態:很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會有一定的先天膝內外翻畸形或髕骨半脫位畸形等。
7. 氣候因素:關節炎的發生多和潮濕、寒冷的氣候環境有關。
秋冬季隨著氣溫降低,關節受涼后,局部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循環減緩,局部累積的炎癥無法像夏天血液循環加快時候被清理的那樣快,因此,炎癥因子累積的失衡會造成局部炎癥反應加重。另外,氣溫下降后肢體肌肉僵硬,協調性差,關節互相磨合不如夏天自然,關節軟骨間的摩擦加重,也比較容易形成小的損傷,積累多了,就表現為關節炎癥。
女性骨性關節炎多發由于雌激素等內在原因外,還可能與長期的生活習慣導致關節磨損有關,比如蹲著洗衣服、擇菜、擦地等。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因此女性關節炎患者多于男性,可能還與生活中女性下蹲次數相對比男性更多有一定的相關性。
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晨間,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癥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1.在進行各種類型的運動之前,一定不要偷懶,要認真地把熱身運動做到位,放松肌肉之后才可以正式開始運動。
2.盡量保持好自己的身材,把體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避免過度肥胖。因為身體過重會增加關節的磨損,加大患上關節炎的可能。相關研究表明,肥胖者會比正常體重者關節受損的概率更大。
3.平日里,不要長時間站立,也不要長時間的下蹲,在背起重物時,可以分開進行,不要一口氣背太重,因為這些不合理的負重方式都會加劇關節的受損。
4.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關節損傷的問題,一定要馬上就停止運動,及時就醫,不要拖延,避免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5.在環境惡劣或者寒冷天氣里,發現自己的關節疼痛時不能夠掉以輕心,要找專業的醫生治療,避免發展成為關節炎。
6.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一些關節炎發生的重要措施。比如減少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能夠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
年輕人也要重視自己的關節健康問題,保持規律適量的運動,提高自身的體質,就能夠有效地預防關節炎。而不幸患上關節炎的年輕人,也不要過度緊張,保持愉悅積極的心態更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同時要認真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當老年人出現關節重度變形、嚴重影響行走及屈伸活動、疼痛難忍等嚴重關節炎的表現時,保守治療往往沒有很好的效果,此時手術治療尤其是人工關節置換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極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本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以保障雙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