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動亂了300多年的時代,國家動亂,生靈涂炭。一直到隋朝才結束了這段動亂,動亂從何而來,是那些民族入主中原,為何能夠讓中原地帶能夠帶來這么大的影響?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后,出于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在多代皇帝的寬容接納政策下,胡人逐漸增多,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入主中原
這些民族里面最有實力應該算是匈奴了,漢朝的匈奴具備中央化領導(單于),治國的官僚集團(貴姓),序列化的地方體系(二十四部首長及之下的千長,百長)。二十四部首領皆號稱“萬騎”,手下軍隊大致在數千或上萬。這套行政體系建立在原有的社會組織上,軍事與民事合一,并且機動性很高,所以戰斗力十分強大。軍備上:匈奴已經具備冶鐵技術,擁有鐵制兵器與盔甲,并且馬匹的素質高于漢軍,但在弓弩的制造技術上不如漢朝。在漢朝時實力就已經如此強大,所以經過幾百年的過度可想而知這個民族的可怕。
匈奴戰力
最后就是鮮卑族了,這個民族對我國的影響真的很大,鮮卑就是東北諸族其中一員,她也是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魏晉南北朝時期,250萬鮮卑人融入漢族,鮮卑不是一開始形成就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其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產物,鮮卑文化也是在不斷兼收并蓄中發展和完善的。這些因素,造就了鮮卑人與時俱進的民族精神和多元的基因,推動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北魏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