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巴爾干半島,就離不開南聯盟。南聯盟曾在鐵托的帶領下,走向輝煌。在美蘇爭霸的兩極世界中,南聯盟曾和印度、埃及等國,共同發起“不結盟”運動。由于巴爾干半島位置較為特殊,地處歐洲東南部,位于東西方兩大陣營勢力范圍的交界處。向東,即蘇聯主導的華約集團;向西,即美國主導的北約集團。
但南聯盟始終保持獨立自主地發展,而美蘇都希望爭取南聯盟的友誼。在東西兩個陣營的勢力均衡對沖下,南聯盟反倒贏得了一個相對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但隨著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北約集團失去了唯一的,也是最強的競爭對手,北約成為全球最強軍事集團。北約開始向南聯盟滲透,而鐵托的去世,成為南聯盟解體的直接導火索。
1991年4月27日,那個由鐵托一手創建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徹底解體,脫胎而出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對新生的南聯盟依然沒有放棄打擊。1999年3月24日,美國率先北約聯軍,在未獲得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南聯盟進行為期78天的狂轟濫炸。
由于北約聯軍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南斯拉夫只能被動挨打。唯一值得稱道的戰果,就是成功擊落美國一架F-117A隱身攻擊機。為此,中國大使館也慘遭美國轟炸,導致3名中國記者犧牲。當然,最慘的還是南聯盟本身。據統計,此次空襲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12條鐵路、50多座橋梁、20所醫院、油庫和廣播電視臺等也造到嚴重破壞。其中之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最重要的是,科索沃戰爭地失敗,讓塞爾維亞已實際失去對科索沃地區的控制權。曾經的巴爾干之虎,如今已零散成任人欺凌的羔羊。在北約的軍事支持下,科索沃謀求獨立的意向越發強烈,塞爾維亞卻束手無策。對于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而言,領土被迫分裂,外國軍事勢力不斷向本土滲透,都是無法承受的恥辱。
當前,科索沃局勢非常復雜。既有北約駐軍,又有大量俄羅斯情報人員地入駐,以及當地勢力盤根錯節。短期內,塞爾維亞想收回科索沃幾乎不可能。3月23日,塞爾維亞國防部長亞歷山大·武林公開稱,塞爾維亞不會加入北約,即使塞爾維亞成為歐洲最后一個非北約成員國。
眾所周知,由于蘇聯解體,北約勢力在歐洲極速擴張,諸多東歐國家都加入了北約集團。即使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也在不遺余力地申請加入北約,以謀求北約地庇護。但塞爾維亞絕不向美國低頭,不愿淪為美國建在巴爾干半島的橋頭堡。對塞爾維亞而言,若加入北約,就意味著對科索沃獨立事實地默認。一旦塞爾維亞軍事和北約無縫銜接,塞爾維亞要想收復科索沃,將變得難上加難。
在歷史上,塞爾維亞曾對北約抱以厚望。他們推翻了米洛舍維奇總統,親手將米洛舍維奇送上國際法庭。最終,米洛舍維奇于2006年,死在海牙國際法庭的監獄中。可結果呢?結果是南聯盟埋進了歷史,塞爾維亞承受現世的痛苦。這一切,都是北約精心計劃,步步推進的結果。如今,塞爾維亞終于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