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和秦國本來是同宗。都是嬴姓趙氏,飛廉的后代。
飛廉本是服侍紂王,結果成了周王室的戰俘。飛廉的后人造父給周穆王趕車去見西王母。這個造父就是趙國人的直系先祖。
事實上等到周幽王的父親周宣王在位的時候,趙氏后人還在周王手下做事。當時傳到奄父,還曾在周宣王對戰姜戎的時候幫助周宣王脫險。
《史記》上說,奄父的兒子叔帶是因為趕上周幽王無道,所以投奔了當時的晉國國君晉文侯。這是這么說其實是很有疑點的。
首先周幽王是昏君嗎?其實這一點我以前的文章也說過。烽火戲諸侯是后世編排的,根本不可能存在。而且周幽王也不是簡單的被犬戎滅掉,而是他去攻打申國,被申國勾結犬戎給反殺了。
且不論周幽王是否無道,就算他真的昏庸無能,可是叔帶的父親曾經救過周幽王的父親。這種關系讓叔帶被壓迫的跑到晉國,那幽王身邊還能有人了嗎?他是怎么出兵打的申國呢?
而且,當時的大國那么多,叔帶不去齊魯這樣的經濟和文化強國,也不去虢國這樣的軍事強國,為什么非要去剛剛嶄露頭角的晉國呢?
其實以上的懷疑如果僅止于此也沒什么可說的,還不夠質疑司馬遷的史料記載。但是周幽王死后的一件事的發生,讓這個記載極為可疑了起來。
這件事就是東周的二王并立,晉文侯殺害周攜王。大家看出點什么了嗎?
開創東周的周平王是怎么繼承王位的呢?其實支持他即位的恰恰就是殺害周幽王的申候。這個申候本身也是周平王的姥爺。而周攜王是周幽王的弟弟。真正受到諸侯和百姓支持的其實是周攜王。
當時申候支持周平王,可是周平王是在申候的控制下,并沒有周王室的部署。而周攜王帶著逃出的王室貴族投奔了軍事大國的虢國,那么這時候叔帶如果還沒有去晉國的話,他就一定在周攜王的軍中。
后來的事情就是,周平王給予諸侯自主征討等權利,以獲得諸侯們的支持。但是周攜王堅持軍政事務和國君任免要向周王請示。那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諸侯們為了自身利益紛紛背棄周攜王,轉而支持周平王。這個時候晉文侯偷襲并殺死了周攜王,那么趙氏一族是怎么來到晉國的大家也就知道了。
趙人是作為俘虜的身份來到晉國的。事實上趙氏族人在晉國到了第五代,才從晉國內戰中嶄露頭角。而這五代人的記載除了名字幾乎就沒剩下任何東西了。
至于趙人真正崛起還是依靠晉文公重耳,重耳流亡的時候趙氏后人趙衰是重耳最重要的追隨者之一。功績非常的大。但就是這樣在重耳建立三軍的時候想要用趙衰,他還是不敢接受。他反而舉薦了先軫、郤谷和欒枝這三個人,堅持不肯自己出任這樣的要職。這是不是也跟趙家原來的身份有關系呢?
讓趙國掌握大權的是趙衰的兒子趙盾。趙盾是晉國第一個重量級的權臣,甚至和一起弒君案脫不了干系。
這時的趙人作為晉國的頂級家族,如果真的有這種背景。可能換做是誰也會極力掩飾。總不能跟別人說,我們趙家以前是晉國的俘虜,現在終于混出頭了,這種話吧。
另外一邊,諸侯承認了具有弒父嫌疑,并不怎么具備繼位正當性的周平王。那么為了支持東周的正統性,把申侯和周平王說成是吊民伐罪殺了周幽王,而直接繼承周幽王的周攜王則繼承了幽王的“荒淫無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給周幽王潑臟水。那么幾百年后的趙國多潑一桶,說是因為周幽王無道,趙家才來的晉國,這也很容易理解了。
趙盾把趙家帶到了晉國頂級世家的高度。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趙氏孤兒事件,趙武讓趙氏二次崛起。最后晉國11個世家血拼到就剩下三個,終于建立了趙國。這期間趙國對祖先來源的描述就算有可能是假的,幾百年下來,至少到漢朝后已經很難考證,司馬遷搜集到這種史料也沒理由棄之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