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史記·五帝本紀》。
距今5000年前,遠古部落人發(fā)生了兩次大戰(zhàn),其一是皇帝、炎帝的阪泉之戰(zhàn),其二就是涿鹿之戰(zhàn),相對于炎帝、黃帝之戰(zhàn)的戰(zhàn)爭,涿鹿之戰(zhàn)記載的更多、更加豐富。《山海經》、《史記》、《逸周書》都有類似的記載。
炎帝、皇帝一同合力擊敗了蚩尤,建立了最原始的中原文明,炎黃二帝也成了中原文化的始祖,在傳統(tǒng)的認知中,黃帝屬于漢族,這點在歷代王朝都有體現,漢武帝開創(chuàng)黃帝祭陵后,中原地區(qū)就有漢人自稱。
不過DAN技術發(fā)展以來,現代專家發(fā)現炎帝一族來源西羌,拋開神話傳說,這支姜姓部落最早誕生于渭河,在新石器時代創(chuàng)造了最早的大地灣文化。
大地灣文明已經開始種植粟類作物,也開始飼養(yǎng)家畜,他們過上了定居的聚落生活,炎帝部落遠遠要比黃帝文明久遠。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
這里說的節(jié)并就是建木,《山海經》說建木上有九州,下有九子,建立了三曼(三苗)帝國,黃帝為紀念古炎帝,打造了建木神樹。
炎帝部落建造了最早期的文明,隨后繼續(xù)東進,抵達河南、山西、山東一帶,開拓了新文明。
至于黃帝部落誕生的較晚,新石器晚期黃帝部落才出現,現代專家考證黃帝可能屬于北狄,因為在傳說中有一支北狄部落就是黃帝后裔,《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北狄之國,黃帝子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而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址的“石峁遺址”就是黃帝部落建造的,石峁遺址出土了不少的非常珍貴的文物,在人骨殘骸上還有殘留著一些紡織物殘片,而黃帝一族又是最早制作衣服的部落。
史書中在: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從這些跡象來看,石峁遺址就是傳說的黃帝部落建立的早期文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有最早的青銅武器,考古發(fā)現制作青銅武器的石范,黃帝一族也確實是古代民族中最早學會冶煉青銅器的部落。
黃帝的部落雖然出現的時間比炎帝要晚,但總體的發(fā)展都要快上很多,領先了炎帝一個時代文明,因此黃帝部落在爭奪中原地區(qū)時,實力更強,先后挫敗了炎帝、蚩尤兩大部落。
蚩尤并非獨立的文明,他們屬于炎帝一族,只是在部落征戰(zhàn)當中,蚩尤被徹底擊敗,正所謂成王敗寇,蚩尤在后世的文化當中,成為了邪惡的象征。
黃帝屬于北狄,其部落人的父系Y染色體為N,夏朝是直屬黃帝后裔,而西周為姬姓,他們以“復夏”之名討伐商朝,也就是說西周也是直屬后裔,西周墓葬古人類的DNA都有N系,非常廣泛,這也證明西周為黃帝后裔。
西周黃帝直系后裔并非一直待在中原,其中一支分化了出去,繼續(xù)過著游牧生活,西周地域觀念很強,又以中原地區(qū)進行系統(tǒng)劃分,將周邊分為四夷,《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在數千年的變遷下,中原黃帝一族不斷的跟周邊融合,早已經分不清誰才是“正統(tǒng)”炎帝、黃帝、蚩尤后裔。
按照黃帝是北狄來講,中原地區(qū)應該還有一支傳統(tǒng)的農耕文明,不過很有可能黃帝征服了它們,這些人的后裔稱黃帝子孫,在遠古時期,炎黃二帝共同建立了中原文明,不管是不是北狄,都是華夏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