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吐蕃侵占河西、隴右、唐朝收復河西
前因
吐蕃侵占河西、隴右:763年,安史之亂爆發后,吐蕃侵占河西、隴右,歸義軍斷絕和唐朝廷之間的聯系。
▲吐蕃侵占河西、隴右
后果
唐朝收復河西:851年,張義潮歸唐后,被封為節度使,唐朝重新收復河西地區。
▲唐朝收復河西
過程始末
一、土豪張義潮
851年,唐沙洲土豪張義潮趁吐蕃內亂,率兵進攻吐蕃、奪回唐朝失地,河西被唐朝收復。
張義潮生于隴右(現在的敦煌,是河西沙洲地區的土豪。安史之亂時,唐肅宗下令將河西軍隊調至洛陽平叛。河西、隴右缺少駐軍,加之地處唐和吐蕃交界,很快被吐蕃趁機占領。
▲歸義軍所在地區
二、河西希望能回到唐朝
在吐蕃治理下,唐朝百姓苦不堪言。張義潮出生時,河西和隴右地區已經淪陷于吐蕃幾十年,但這里的百姓都對唐朝有著很深的感情,希望可以有一天能回到唐朝。
張義潮也是如此,他非常反感吐蕃的統治。為了驅逐吐蕃,張義潮暗中結交豪杰、訓練隊伍,想要把吐蕃徹底驅逐。不久之后,吐蕃軍隊的將軍為爭奪權力引發內亂,張義潮的機會來了。
張義潮借吐蕃內亂,集結河西地區反抗吐蕃的豪杰和百姓,打出反抗吐蕃的旗幟。積蓄已久的反抗情緒瞬間爆發,河西百姓積極參戰,在張義潮的帶領下,吐蕃軍隊被趕出了河西。
收復隴西故土后,張義潮十分激動,他對唐朝有著深厚情感,想把這個好消息帶給朝廷。但此時的河西和唐廷音訊斷絕十多年,想取得來聯系并不容易,張義潮讓兄長帶人趕往長安。
▲歸義軍
三、張義潮分派十支隊伍趕赴京城
為了確保和長安取得聯系,張義潮分派十支隊伍趕赴京城。可去長安的路并不容易,途經荒漠戈壁,補給也存在問題。因為條件困難,張義潮派出的十支隊伍,只有一隊到達長安。
但張義潮派出的隊伍,帶著勝利的消息到達長安后,立刻引起長安轟動。人們不敢相信,隴右的百姓竟然憑借自己的力量趕走了吐蕃。
▲張議潮(799年-872年 )
唐宣宗親自接見了張義潮的哥哥張義潭,任命張義潮為沙州防御使,負責保衛邊境地區的領土安全。
張義潭把唐宣宗的褒獎帶回隴右,讓河西隴右的百姓大為振奮。在朝廷的激勵下,張義潮又率軍收復了瓜州、伊州等屬于河西土地。至此,張義潮占領了隴右、河西所在的河湟之地。
不久之后,張義潮的哥哥張義潭再次率領隊伍向長安進獻土地,唐宣宗十分贊揚他們的行為。淪陷了百余年的河西、隴右重新回歸到大唐的版圖中。
▲張義潮收復隴右、河西
四、張義潮為歸義軍節度使
唐宣宗下令在隴右設置歸義軍,任命張義潮為歸義軍節度使,統領河西、隴右一帶。吐蕃沒有輕易放棄河西隴右,經常派軍來騷擾邊境,張義潮和他的歸義軍一直堅守。
張義潮認識到想守護河西隴右安寧,必須繼續奮斗,徹底將吐蕃趕出河隴之地,他決定收復涼州。
涼州原本是唐朝河西節度使的駐扎地,此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輻射河西隴右,但如果淪于敵手,歸義軍此前取得的戰果,就有可能會毀于一旦。
張義潮挑選了七千精兵人收復涼州,和他對陣的,是吐蕃大將軍尚恐熱。雙方在戰場展開較量,來勢洶洶吐蕃軍隊與歸義軍殊死決斗,張義潮的得力干將仆固俊斬殺了吐蕃大將尚恐熱,吐蕃軍隊大敗而逃。勝利后的張義潮親自進京面圣,此時的皇帝已經是唐懿宗。
唐懿宗封張義潮為右神武統軍,命其親族鎮守河西隴右,張義潮在長安安然度過了晚年,
▲唐懿宗
結論
張義潮歸唐,使淪陷了百余年的河隴之地重歸唐帝國版圖,守衛了河隴地區的安寧,也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連接了中原和西域的經濟,促進了河隴經濟的迅速發展。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五代史》《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