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通史:高莫達政變,大流士一世崛起
關鍵詞:征討埃塞俄比亞失敗、大流士一世即位
前因:征討埃塞俄比亞失敗
岡比西斯二世遠征埃塞俄比亞,因為起兵前毫無準備,軍隊補給匱乏,士兵忍饑挨餓,最終不得不撤軍。
▲岡比西斯二世
后果:大流士一世即位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在聯合了其他貴族鎮壓政變之后,登上皇位。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年-公元前486年10月)
過程始末
一、岡比西斯二世繼位
公元前522年3月14日,高莫達假借巴爾迪亞的名義篡奪政權,謀取了皇位,這一“偽政權”僅7個月就宣告失敗,高莫達被殺。
岡比西斯二世從他父親居魯士大帝獲得了皇位,但是他并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受人愛戴。對外,他不斷開拓疆土,征戰四方,對內,他喜怒無常,橫征暴斂。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但他仍然醉心于征伐,沒想到出征埃及的時候,自家的宮廷總管高莫達發起了政變。
▲居魯士大帝
二、岡比西斯二世不得民心
在看到波斯帝國上到老百姓,下到王公貴族都對岡比西斯二世憤恨不已,高莫達打起了小算盤:趁著皇帝不在,我只要控制了內廷,朝野可不是任我擺弄了嗎。
可是他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內廷官,怎么樣才能夠快速取得貴族、平民的崇敬呢?高莫達想了一個主意:扯張老虎皮不就行了嗎。
高莫達知道,朝野上下都把岡比西斯二世的弟弟巴爾迪亞當做大救星、未來的賢君明主,他也知道岡比西斯二世無法容忍巴爾迪亞的聲望比自己高,所以很早就派普列克撒司佩斯把巴爾迪亞給殺了。
好巧不巧,高莫達自己和已逝的巴爾迪亞還有相似之處。找一個不會說話、還有聲望的死人做包裝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了。
▲岡比西斯二世的殘暴統治
三、高莫達發動政變
高莫達打定了主意,決定于3月14日發動政變。到了那天,他穿戴好巴爾迪亞的裝束,在親信的簇擁下跑到了朝堂之上。不明真相的官員一看竟然是長久不見的巴爾迪亞王子現身,竟有些怔愣。
此時高莫達的親信不斷地高呼、擁護所謂的巴爾迪亞成為波斯皇帝,這些官員本就希望巴爾迪亞王子能夠站出來主持朝政,現在一看,正主出現了,還不是一個個獻上十二分的忠誠。
而此時瑟縮在角落的普列克撒司佩斯嚇得瑟瑟發抖,他知道這個巴爾迪亞是假的。但是普列克撒司佩斯哪里敢講,說出來別人信了,自己一家逃不過一死,說出來沒人信,今天就沒命出這個大門。
▲描繪巴爾迪亞的波斯繪畫
等到遠在戰場的岡比西斯二世得知這個消息時,他痛斥這個“巴爾迪亞”是個冒牌貨,可是岡比西斯二世也不敢將自己謀害親弟弟的行為公之于眾,只能扯著嗓子干嚎。全國上下只當是他嫉恨,所以對他的話并不理會。岡比西斯二世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高莫達竊居高位之后,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也頒布一些政策。他明面上下令免除各地3年的賦稅和兵役,實際上那些財產早已經到了高莫達手中。不僅如此,高莫達祆教僧侶出身,對其他的宗教不屑一顧,他想:既然是我做了皇帝,所有人的信仰就要和我一樣。他下令拆除了全國的廟宇,所有人都只允許信祆教。這可把不少人給得罪了。
▲每個帝國都不缺少政治斗爭
四、反高莫達七人團
高莫達裝成巴爾迪亞的樣子,但內心也是惶惶不安,生怕被人揭穿。高莫達左想右想都沒想到什么好辦法,干脆躲了起來,但是這行為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王公大臣之間也開始流傳這個巴爾迪亞并不是真正的巴爾迪亞。
波斯貴族、岡比西斯王妃帕伊杜美的父親歐塔涅斯對此將信將疑,但是女兒告訴他,這個“巴爾迪亞”沒有耳朵,歐塔涅斯堅信現在這個高高在上的“巴爾迪亞”根本就是早年被割去耳朵的宮廷官高莫達。歐塔涅斯找來了普塔普列涅斯、大流士等六名貴族,組成了反高莫達七人團。
▲反高莫達七人團
就在七人團想著怎么干掉高莫達的時候,高莫達自己出了一個昏招。他為了自證自己就是巴爾迪亞,告訴普列克撒司佩斯:“如果你不支持我是巴爾迪亞的話,那么你全家的性命就難保了,況且你的兒子就是被岡比西斯二世所殺,我奪了皇位也是幫你報了仇。”高莫達料定普列克撒司佩斯會老老實實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普列克撒司佩斯當時假意答應,但是在站在高臺面對公眾時,他卻講述了自己謀殺巴爾迪亞的全過程,說完便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深知自己已經犯下了錯誤,殺害了巴爾迪亞,還因為之前的懦弱,使得波斯大權落入外族人——高莫達之手,他現在要糾正這個錯誤。
高莫達一看大事不妙,再在首都待下去自己估計小命不保,便連忙跑回自己的老家——米底。七人團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借著貴族身份混入了高莫達所在的行宮。
正巧,那天正在舉行宗教儀式,人群來來往往,比較混亂。七人團趁機刺殺了高莫達和他的親信。至此,維持了七個月的高莫達偽政權正式宣告破滅。大流士成為皇帝,即后世大名鼎鼎的大流士一世。
▲反高莫達七人團政變
結論:
高莫達政變是一場由內廷僧侶利用人民情緒冒名頂替發動的政變,最終政變以失敗告終,大流士一世也通過這場政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參考資料】《波斯帝國史》《世界史》《伊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