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身是不是常遇到一些困惑,或自己根本沒困惑,因為根本還沒有意識到。面對很多事,(1)不知道自己該怎么選擇?(2)某件事是該堅持下去還是放棄然后轉向另一個?(3)某件事到底該不該投入很多時間精力去做?(4)被人指指點點,該聽別人的還是聽自己的,該以顧及別人的感受為主,還是以顧及自己的利益為主?(5)自己的心情每個月有1周比較低落、苦悶,也打不起精神,怎么調節?(6)每天很多時間不知道該干嘛,所以為了kill time,花了很多時間玩手機、追劇,和非家人密友打麻將、吃飯、逛街。
再比如:
——工作上遇到一個機會,不論是公司內部轉崗,還是跳槽去其他公司,但是從客觀和長遠的角度來分析,卻不知道這究竟是個機會呢還是個陷阱?
——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是自己職位范圍內的事情,是該推掉還是承接,或者哪些該推掉,哪些又該承接呢?
——個人方面,自己打算磨練出一種技能,但是這個技能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呢,還是從全面的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確定的?這個技能在枯燥的需要打磨3年,5年的過程中,遇到瓶頸、遇到周圍人的點評、而且也沒帶來什么收益,那該堅持呢,還是及時切割,趕緊放棄,以免投入更多的機會成本?
——交友,婚姻方面,該和這個人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嗎?和他(她)發生了矛盾,矛盾激化最后分手呢,還是無論如何必須化解矛盾?對什么樣的人必須用心經營關系,必須保持和進化關系,又對什么樣的人應該有個關系經營的范圍呢?
……
凡此種種問題,我引入一個“戰略定力”的概念,這個概念主要來自于國家發展、企業發展,這么大的組織靠戰略定力,都能做出大成就,達成大目標,我們個人不借鑒和利用這種戰略定力,就太虧了。如果借鑒了“戰略定力”的概念和意識,我們以上遇到的諸多問題,自然心中就想得透徹,有豁然開朗之感。
◎什么是戰略
戰略定力其實是兩個詞,一個是戰略(目標),一個是定力(原則)。
那什么是戰略目標呢?就是我們做一個需要長遠發展的事,首先要明白,我們到底想達成什么樣的一個目標?這個長遠的考慮就是戰略目標,戰略目標的特點是(1)是長遠的,不是看今年,不是看明年,是看的5年,10年,甚至是一生,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茍且(2)這個目標是不具象的。
特點一很好理解,我來解釋下特點二:戰略目標是不具象的。就是說,不要把戰略目標定的過于細化,要抓大放小,一定要把細化的部分砍掉,只留下大方向。
還是舉個生動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吧:
2006年一個大學畢業生,他的長遠目標是5年之后,在諾基亞中國公司做到總監的職位。于是他就職的時候,一心進入了諾基亞公司,也十分十分十分努力得工作,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從2007年喬布斯推出智能手機之后,諾基亞就被趨勢所拋下,所以市場環境對于諾基亞來說急劇惡化,無力回天。不論這個大學畢業生在公司多么拼命,不論諾基亞公司的所有高層多么拼命,諾基亞一天不如一天。到了2009年,這個大學畢業生被裁掉。他悲痛欲絕,從此心態上就跌入了低谷,認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完了,至少這幾年的奮斗全是白費功夫了。
這就是因為他的戰略目標定的太具象了,他應該定位于5年之后,做到一個大公司總監的職位,而不是具象到什么公司,什么行業。——公司和行業的興衰,難道他還能預測?這種興衰是無法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把自己的戰略目標放在這種基礎上,當然很容易就被趨勢所摧毀。
如果他把自己的戰略目標定位不那么具象,當蘋果出來的時候,根據分析,他應該知道這是一個新時代,就應該在2008年的時候跳槽去蘋果公司,或者進入當時的HTC或者三星,有了這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積累,在2010年再加入小米或者華為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時因為他進入的早(對于2010年的小米或華為手機而言),他又有行業經驗和能力,他就能擔任不錯的職位,而且說不定能分到一筆股權。表面看,他2006年畢業,2008甚至2007就跳槽,似乎不堅定自己的目標,但正是因為他定了好的戰略目標,所以對他來說,適時跳槽是符合戰略目標的,戰略目標引導著他跳槽。
◎什么是定力
那什么是定力(原則)呢?
就是我們在朝著自己的戰略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外部環境,有各種各樣的變量,會遇到各種人各種事,我們都會對這些人這些事起反應,我們會相應的有些應對和反應,但是如果這種反應和應對是大幅度偏離了自己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沒有定力;如果有了定力,這個定力就會約束自己必須朝著戰略目標前進,即使面對不可預測的外部環境,也只是小幅度波動,但是絕不大幅度波動偏離主線。
定力(原則)就是自己在走向戰略目標的過程中,要遵循的原則、道理。
我用一個自己的手繪圖標來表示什么是有定力,什么是沒有定力,如下:
我再舉個生動的例子吧:
周五下班后,男人要帶著他的老婆和孩子去遠方的峽谷里露營(戰略目標),于是吃過晚飯就開車帶著家人和裝備出發了。開了1小時,結果前方的一條主路出了車禍堵車了,于是男人轉到一條小路,開了一會兒繞過車禍點后,再接入主路(圍繞戰略目標的小波動),繼續向目的地出發。
開了1個小時,開始進入林中之路了,天已經很黑了,這時看見路邊站著5只鹿,男人大叫:“老婆,孩子,快看!鹿!走,我們追他們去!”于是加速沖入鹿群,鹿受驚四逃。男人選了一個鹿,跟著追,追著追著越來越駛入樹林,全是泥巴,為了追到鹿,加速,然后翻車了,全部卡在車里,然后老婆的胳膊斷了,孩子的頭被撞破了……(偏離戰略目標的大波動,大偏離)。
我們人生其實真的就應該像開汽車一樣。在開車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路況,各種交通關注,有些沒油了,還得開出規劃的路線,先去加油……但是我們的GPS導航,就是我們的定力,這個定力引導著我們永遠朝向自己的戰略目標,哪怕有偏離了,(1)這個定力能時刻告訴我們,我們已經偏離了(2)這個定力時刻把我們釘在戰略目標上,小偏離會重新規劃路線,大偏離就是報警說:你方向已經不對,你方向已經不對!
◎戰略目標和定力原則的關系
戰略目標是一個長期的愿景和信念,而定力是指導原則。我們在每天走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事情,對這些事情我們該怎么反應,我們該如何選擇,都是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套指導我們如何明智選擇,如何明智選擇的原則(方法,模型,價值觀),它能保證我們不論做什么反應和選擇,都朝著自己的戰略目標。這就是定力。如果用形象的比喻來說的話就是:目標是目的地,定力是我們的GPS,開車是行動。只有目的地,也每天堅持行動,但是沒有定力是到不了的;只有GPS,也每天堅持行動,但是不知道人生5年后,10年后到底要去哪,也是沒有意義的。
現在請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你在大霧中行走,眼前所能見的范圍也就是周圍200米的范圍——是不是很像戰略目標在很遠的地方,根本看不到,只能靠想象來看見它,而你實際的每天的生活卻能看的見摸得著,因為今天、明天就在眼前——,你在朝著自己的目標的方向上走著走著(走路就是在每天行動,戰略定力的基石是需要每天行動,沒有這個基石,戰略定力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
1.你路上遇到一個朋友,他對你點評幾句,說你走的方向不對,你該聽從他的指導意見嗎?
2.你走著走著,又跑出來一只野豬,要不要趕緊去旁邊的店鋪買點捕獵工具,然后去追蹤野豬啊?
3.你走著走著,發現有一個小鎮,而且你可以在里面打工生活,花花綠綠的夜生活,每天工作8小事,剩下的大把時間可以泡酒吧,逛街,看電影,要不,明天就不要趕路了吧,這樣生活挺幸福的,大霧遠方的目標太虛幻了……
這就是我們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況,自己有個長遠的目標,但是根本摸不著,只能想象著自己能達到,然后每天就是堅持走向它,但是我們每天又會遇到各種人,他們對你點評,他們給你意見,該顧及他們的看法嗎?他們的意見哪些能聽哪些是反著聽才對呢?我們又每天遇到很多事,該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些事呢?哪些事根本不需要理會呢?我們又會面對很多選擇,該選A呢還是呢還是C呢還是D呢?……定力原則就是一套實際指導我們每天面對這些人這些物這些事,該怎么去應對的工具,這套工具能保證我們每天都走在朝向戰略目標的路上,它允許我們有小偏移,但是一旦偏移多大就會把我們重新拉回主線;但是如果沒有它,我們偏離了主線很多,甚至方向都走偏了90度,我們都不能自知。
如果你有了戰略目標,你就有了方向;如果你有了定力原則,你就有了指南針,它會化解你每天遇到的各種人各種事的選擇困難和各種迷茫——因為你都是從戰略目標的角度,從指導原則的高度來看待這些事物了——但是這兩種都需要每天去行動。光說不練,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