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凡事按照科學的方法來做的重要性。這兩種能力,都是要基于自然科學的。
國際上有些評價體系,認為中國人的自然科學素養不高。——當然,很多40——6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因為歷史和條件的原因,大多只是初中畢業,所以平均會比較低。
比如我們常說的邏輯,來源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而亞里士多德本身大家都知道,他在當時的時代,屬于深入研究自然科學的人。
再比如我們現在社會的大發展,也是從工業革命之后才開始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說法太準確了!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就必須重視對孩子自然科學的教育。
學習理工科的人都清楚論證事物的核心:要一環扣一環得論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嚴格的實驗結果或者理論推論。這種思維就是邏輯思維最關鍵的地方:嚴密的理論論證和實驗結果。
最近不是有一個新聞嗎,家長花費幾萬的學費,去學習什么“量子波動速讀法”,一個孩子閉著眼睛,用10秒快速翻動一本書,就能用10秒讀完這本10萬字的書。——竟然有家長會為此繳納幾萬元的學費!!!這些家長就是一點點的自然科學素養都沒有。
如果讓孩子從小接觸自然科學,不僅僅他們長大后,不用繳納那些打著科學幌子的事情的智商稅,而且孩子從小他們的心智就會有2個神奇的變化:
一:主動學習
從小給孩子講解自然科學的科普書籍,以及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會強烈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他會開始對很多現象為什么?
家長不能解答的,他為了探索,會自己去找資料,去找答案,這個過程就是他在主動學習。逐漸的重復后,這就會成為他的行為習慣,不僅僅被自然科學所吸引,使得自己能有很多自然科學的知識,也讓他養成了主動讀書,主動請教,主動尋找答案,主動思考的習慣。
二:邏輯的思維
在這個學習自然科學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養成邏輯的思維能力。他會明白,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是因為什么所以它會這樣?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這個實驗為什么是這樣設定的?……
這樣一種嚴密推論,嚴格論證的思維習慣,就會扎根在孩子的頭腦中,他自然就養成了用邏輯來思考問題的習慣。邏輯思維的培養,主要就是來自于自然科學,而不是脫離自然科學的辯論、耍嘴皮子。
現在的家長讓孩子上培訓班大部分都集中在:美術、舞蹈、英語、鋼琴、其他、書法上,少部分的會開始學習電腦編程,但是還沒有多少培訓班做自然科學培養的事。
這事沒有培訓班來做,那就需要家長自己來做。
不論是孩子自己閱讀,還是大人每天給孩子讀書,都要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書籍。有時還要給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自然科學實驗,用事實激發起孩子強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科普類的書籍,類似于《十萬個為什么》這樣的書籍,孩子們都會很感興趣的。沒有自然科學滋養的教育,不是現代的教育:邏輯能力,科學素養。
美國2006年ACT的調查報告就顯示,那些高中畢業但是不具備進入大學學習能力的高中生,主要是因為他們無法閱讀復雜的文章,需要邏輯推理,科學思維的文章。故而,現在的美國教學大綱要求學校增加非虛構類(故事類)體裁的閱讀,已經調整到了總閱讀量的一半的份量。
雖然大學分文科,理工科。但是家長心里要有這個概念:自己的孩子必然要具有自然科學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