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小戶型中最流行的設計,一定是“去客廳化”設計了。不僅僅是因為受到空間面積的限制;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傳統客廳的功能也越來越雞肋。
比如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就通過“去客廳化”設計,在有限的空間中制造出了無限的驚喜,繼而極大提升了空間利用率,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平面結構圖
本案坐標上海,套內面積65㎡,屋主一家三口。雖說戶型面積不大,但屋主對新家卻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并希望在改善空間舒適性的同時,盡可能將設計重點傾向全屋收納。
原戶型為兩室兩廳一衛格局,結構硬傷十分明顯。比如廚衛擁擠、動線局促、以及臥室收納空間不足等等。
平面方案圖
結合屋主的需求,以及現有的空間結構,布局調整如下
1、廚房平移到餐廳,優化生活動線。
2、原廚房改成家政區,并做開放式設計,增加玄關通透性。
3、主臥門洞調整到電視墻旁邊,提升內部收納率。
4、次臥門洞調整到廚房旁邊,徹底規避過道的狹長,并增加內部使用率。
玄關
原戶型玄關處融合了衛生間、廚房、入戶三塊空間動線,十分逼仄擁擠。因此,在改造時除了將衛生間干區墻體拆掉了之外,還打開了原廚房墻體,充分釋放了空間感。
鞋柜以干區隔斷的方式設計,雖說儲物能力比較有限,但一家三口日常鞋子,卻也得到了合理收納,并起到了遮擋干區臺面凌亂的作用。
隔斷鞋柜上方增加薄柜,方便收納一些零散的小物品,讓空間更加整潔利落。鏤空區內部預留插座,方便剃須刀等小物品的充電。
除此之外,入戶門扇上的各種掛鉤、支架安裝,也是充分利用空間的體現,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一切可利用的面積。
家政區
利用原廚房面積規劃的家政區,拆掉了非承重墻體,入戶視覺立馬就做到了豁然開朗,一改之前的擁擠局促。
除了日常的洗烘功能之外,整面墻的儲物柜設計,也帶來了超強的收納能力,讓一些生活小家電徹底得到了隱形。比如掃地機器人、迷你洗衣機、地暖分水器等等。
臨窗增加的矮柜,恰好緊鄰洗烘設備,這樣在洗完衣服后,就可以借助矮柜的臺面空間,進行疊放處理,讓生活動線更加人性化。
衛生間
衛生間依然干濕分離,讓生活使用更有效率。干區洗手臺懸掛安裝,輕盈好打理。異形浴室鏡,簡約又有很有腔調,并方便了玄關區使用。
來到衛生間內部,整體向廚房擴大了15公分,讓使用環境更加舒適。墻地一體的瓷磚、極窄邊框的淋浴隔斷、以及下沉式淋浴區設計,都在強調細節的同時,優化了舒適性。
客廳
摒棄傳統的客廳布局模式,并以長桌為中心做功能化設計。一來賦予了空間更多的場景功能變化,二來與屋主一家的生活方式也做到了契合。同時,白色+原木色的搭配,也在視覺上做到了清爽干凈,讓氛圍更加溫馨。
整面墻的儲物柜,內部取消了傳統的柜體板隔層,并以折疊門+金屬支架的方式來處理,不僅使用時可以更加靈活,還拉滿了空間收納率。
極具質樸氣息的長桌,搭配上兩盞時尚的飛碟吊燈,主打的就是一個質感,并與整體基調毫無一點違和,盡顯放松、品質般的生活形態。
一字型沙發移至南陽臺,建立起了一塊極為慵懶、放松的休閑區,以便屋主在工作學習之余,有一塊放空的角落。
在陽臺一側墻垛不可砸的情況下,內部用壁龕找平,外部用儲物柜找平,美觀又實用,且保證了整體的秩序感。
客廳看向廚房視角,既保留下了原空間的通透性,又讓生活動線做到了人性化。而原主臥的門洞也改到了客廳這邊。
廚房
利用原餐廳改造的廚房,即便門洞做了內退處理,依然比原有的空間大了很多,最大化提升了烹飪舒適性。
當然,內退的空間也沒有浪費,一邊用來擺放冰箱,一邊改成次臥門,不浪費每一塊空間。同時,次臥門與過道的轉角處,還設計了一個隔層,用來安置凈水機剛剛好。
廚房內部做了U型櫥柜+高柜布局,并給臺面做了高低臺設計。一來讓各種物品做到了合理收納,二來也規避了操作時彎腰墊腳的不便。
主臥室
來到主臥,由于釋放了原有的過道面積,內部也滿足了整面墻的衣柜設計,收納能力十分驚人。而大面積留白+原木家具組合,也在與外面呼應的同時,盡顯靜謐、素雅的氛圍感。
次臥室
次臥室的衣柜收納能力同樣得到了擴充,并通過地臺床布局,滿足了學習區規劃。這樣既讓空間的功能性得到了完善,也給予了空間足夠的松弛與舒適度。
本案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空間改造思路了,無論是“去客廳化”設計,還是給廚房平移,又或是臥室門洞調整,都做到了實用舒適。所以同戶型的朋友,也可以來參考借鑒下,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