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妙顯
貧窮布施難,
豪貴忍辱難,
危險持戒難,
少壯舍家難。
──《菩薩本行經》
這首偈語出自《菩薩本行經》,說明人生有四種不易。
「貧窮布施難」,一個貧窮的人衣食無著,即使有心行善布施,但沒有錢財可布施,布施對他而言并不容易。其實,布施不一定只有捐獻錢財、物資,有時給人一句贊美好話,贊美就是語言布施;給人一個點頭微笑,真心誠意的恭敬、尊重對方,是心意的布施;給予苦難的人信心、希望、安慰與關懷,是無畏的布施;甚至心存祝福,傳授他人技術、知識、佛法等,是無上的布施。一個人只怕內心貧窮,既不能布施財物,內心也不愿給人祝福、善意,那就真正是「貧窮布施難」了。布施如播種,有播種才有收成。心中有佛法,布施就不難了。
「豪貴忍辱難」,豪貴之家有錢有勢、有名望地位,平時受慣他人的恭敬奉承,偶而受點委屈,要他忍辱,自然不容易。其實,豪貴之人心中若有佛法,要他忍辱也不難。因為忍辱就有力量,忍辱就是擔當、智慧、修養,忍辱之人自然會有福報。有了佛法,世間就沒有不能忍辱之事。
人生在世,并非出身豪貴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即使出身平凡的人,為人有德,待人接物上肯謙虛、忍辱,精神上很富有,自然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危險持戒難」,處于危難之人,要想持守戒律不容易。比方,我不殺生,但面臨毒蛇猛獸或惡人侵擾時,在保衛自己的前提下,不殺生就很難了。極度饑餓時,食物擺在面前,要他忍耐不吃也難。真正持戒的人,平時要把自己安住在慈悲喜舍中,好比佛陀在因地修行,為護生而「舍身飼虎,割肉喂鷹」,寧可持戒而死,也不愿犯戒而生,有了這樣的心態,持戒就不為難也。
「少壯舍家難」,對于正值少壯期的人而言,家庭、事業都很重要,要他割愛辭親很困難。一般世俗的情愛是偏于小我的、狹隘的,如果能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大愛,即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就更圓滿了。
這首偈子啟示我們,要遠離這四種不易并不難:貧窮心不窮,還是有能力可以布施;富貴而修忍辱,可以得到他人的真心敬重;危難當前,能以慈悲喜舍安住自心,自能持守凈戒,臨危不懼;年少雖恩愛難舍,若能將私我的小愛,擴大為眾人的大愛,社會人我之間,必然會更加和諧美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