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俗稱老年癡呆,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 21 世紀以來最嚴峻的全球健康威脅之一。在中國,AD 死亡已上升至中國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中的第 5 位[1]。AD 的治療原則是盡早診斷,及時治療,終身管理。
2023 年 1 月 7 日,用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藥物侖卡奈單抗(lecanemab)獲美國 FDA 加速批準!本次獲批代表在 AD 治療領域的一大重要進展!
在此次 lecanemab 上市之前,全球尚無有效阻止 AD 發生或逆轉其進展的治療藥物。
AD 標志性特征是患者大腦中的 β 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在 AD 發病機制的眾多假說中,Aβ 假說(β 淀粉樣蛋白過度生成并聚集成淀粉樣斑塊)被認為是 AD 病理生理的始動環節,多項研究表明 Aβ 原纖維具有神經毒性并促進疾病進展。由此,Aβ 靶向抗體一直以來都是 AD 新藥開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lecanemab 為人源性抗 Aβ 抗體,能與人體可溶性 Aβ 寡聚體結合,促進患者大腦中 Aβ 沉積的清除。它能夠改變疾病病理,緩解疾病進展。
就在剛剛過去的 2022 年 11 月 30 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 AD 臨床研究大會(CTAD)上,Lecanemab 治療 AD 的全球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的 III 期臨床研究(Clarity AD)結果公布。
研究結果顯示[2],Lecanemab 治療組達到了主要終點和所有次要終點,且安全性表現符合預期。
療效方面,在 1795 名早期 AD 受試者中,治療 18 個月后,Lecanemab 治療組與安慰劑組相比認知衰退幅度減緩 27%(差值 -0.45,95% 置信區間 [CI] -0.67 至 -0.23,P < 0.001),并達到了包括 PET 檢測大腦中 Aβ 水平在內的所有關鍵次要終點。
圖源:參考文獻 2
安全性方面,Lecanemab 組淀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水腫(ARIA-E)發生率 12.5%(安慰劑組為 1.7%),淀粉樣蛋白相關影像學出血(ARIA-H)發生率 17.0%(安慰劑組為 9.0%),Lecanemab 的 ARIA 總體發生率符合預期。
雖然 Lecanemab 治療組輸液反應的發生率高于安慰劑組(26.4% vs 7.4%),但通過在輸注 Lecanemab 前使用抗組胺藥、皮質類固醇或抗炎藥進行預防性治療,63% 患者不再發生其他不良反應。
事實上,在治療 6 個月時 Lecanemab 組就表現出與安慰劑組的顯著差異,提示盡早接受治療可以盡早獲益。尤其是在清除 Aβ 水平方面,Lecanemab 治療 3 個月時已出現顯著差異,而在 18 個月后,與安慰劑相比 Lecanemab 可顯著減輕腦內 Aβ 負荷(差值 -59.1 centiloids,95% 置信區間 [CI] -62.6 至 -55.6,P < 0.001),且 Aβ PET 平均值為 22.99 centiloids,低于 Aβ 陽性閾值(Aβ PET< 30 centiloids)。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AD 源性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越來越常見,而這些患者數年后有一半可能會進展為 AD。
積極采取一級預防措施,合理飲食、規律進行體力和腦力鍛煉、良好睡眠、控制血壓、防治如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房顫動等基礎疾病等對 AD 源性 MCI 的預防有一定的幫助[3]。而對于處于臨床前期的 AD 患者(腦內 Aβ 沉積而暫無臨床癥狀), Lecanemab 的上市改變了其既往無藥可用的局面。
總之, Lecanemab 為延緩 AD 患者疾病進展并讓其有機會享受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帶來了希望。期待其上市后的進一步良好表現,也希望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做好該藥上市后療效和安全性數據的收集,為進一步優化藥物的研發和使用提供更多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