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或不溶,是一個問題!
當遇到這樣的患者,你會不會溶栓呢?
病例一
既往有高血壓史,有房顫,最近服用華法林1.875mg /天,入院查體:血壓145 / 86mmHg,心率96次/分,心律絕對不齊,左上下肢肌力0級,右側肌力5級,左巴氏癥陽性,INR1.17,凝血酶原時間(PT)14.1秒,CT右大腦半球軟化灶,血小板正常,心電圖心房纖顫。
請問:
這個患者可以溶栓嗎?指南說既往腦出血為溶栓禁忌,當時溶栓后出血轉化算腦出血嗎?算禁忌嗎?
這個患者軟化灶大于三分之一大腦半球,指南說腦梗病灶大于1/3也是禁忌 ,這軟化灶是不是也算?
如果你心里沒有答案,那接著往下看:
這個患者是有溶栓禁忌證的,因為出血轉化算腦出血。
這個患者的軟化灶與這次梗塞沒有關系。
這里提一下,患者的INR值正常不是溶栓的禁忌,在以前的指南中,如果患者有口服華法林,不能溶栓,但指南已經作出修改,只要INR值正常(INR大于1.7是禁忌),則可以溶栓。
需要注意的是:
這名患者是一個房顫腦栓塞患者,就算溶栓,效果也會比較差,溶栓后也有再出血的可能,其實這樣的患者更適合取栓。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個病例:
病例二
中年女性急性病程,安靜起病,左側肢體乏力、言語不清1小時余,有惡心,頭暈、頭痛,髖部及右下肢不自主運動。診斷為“急性腦梗死,不自主運動。”
既往病史:既往體健,無特殊病史。
查體:體溫36.4C , 呼吸16次/分, 脈搏64次/分, 血壓99/66mmHg,血氧飽和度90%。神清,記憶力、計算力尚正常,言語不清,對答切題,壓眶刺激右側可引出,左側無反應;被動體位,查體欠合作。雙側瞳孔等大正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遲鈍,眼球右側凝視,余眼球運動不配合。伸舌左偏,頸無抵抗,頭顱左側歪斜。左上肢力1級,左下肢肌力2-3級,肌張力稍增高。右側肌力及肌張力正常。左側巴氏征及 Oppenheim征可引出。雙側肢體深淺感覺正常。
急診頭顱CT:可見右側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影。
這名患者是腦梗死急性期,并很快給她進行溶栓。可當溶栓之后,患者就腦出血了。
點狀出血,中線偏移
這名患者是大腦中動脈梗死(MCA),雖然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不是溶栓禁忌,但MCA梗死很有可能發展為大面積腦梗死的病人,所以在溶栓前一定要向患者家屬交代清楚出血風險。當頭CT或MRI提示大面積梗死(梗死面積>1/3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溶栓極有可能會出血,特別是房顫和大腦中動脈栓塞的患者,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
如何判斷早期大腦中動脈梗死?幾個影像學征象能夠幫助你 。
島帶征:
左右滑動查看非增強圖像
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影:
腦回腫脹,腦溝消失,皮層低密度
微出血和類卒中能溶栓嗎?
▎微出血
微出血對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適應證:
目前可以對MRI發現少量腦內微出血病灶(1-10)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Ⅱ級推薦,B級證據)。
對既往MRI發現有較多腦內微出血病灶(>10)的患者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可增加癥狀性腦出血的風險,治療的獲益尚不明確。在個體化評估存在治療獲益時可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Ⅲ級推薦,B級證據)。
▎類卒中(stroke mimic)
Stroke Mimic的定義,應是動態的概念。
在短時間內對難以明確診斷或鑒別診斷的患者,決定是否進行靜脈溶栓治療需個體化。
類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靜脈治療發生癥狀性腦出血的風險較低,在排除禁忌證后可對疑似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盡早啟動治療流程,避免安排其他診斷性檢查延誤治療(Ⅱ級推薦,B級證據),但應注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代治療或不治療的利弊,如及時發現證據不支持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則停止溶栓治療。
靜脈溶栓適應證與禁忌證
最后我們來復習一下靜脈溶栓適應證與禁忌證吧!
靜脈溶栓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相對復雜,且毫無規律可尋,只能盡量整理的詳細一點。
▎發病3小時內rtPA靜脈溶栓禁忌證(rtPA: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顱內出血(包括腦實質出血、腦室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腫等)。
既往顱內出血史。
近3個月有嚴重頭顱外傷史或卒中史。
顱內腫瘤、巨大顱內動脈瘤。
近期(3個月)有顱內或椎管內手術。
近2周內有大型外科手術。
近3周內有胃腸或泌尿系統出血。
活動性內臟出血近1周內有在不易壓迫止血部位的動脈穿刺。
血壓升高:收縮壓≥18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
急性出血傾向,包括血小板計數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況。
24 h內接受過低分子肝素治療。
口服抗凝劑且INR>1.7或PT>15 s。
48h內使用凝血酶抑制劑或Xa因子抑制劑,或各種敏感的實驗室檢查異常。
血糖<2.8 mmol/L(50 mg/L)或>22.2 mmol(400 mg/L)。
頭CT或MRI提示大面積梗死(梗死面積>1/3大腦中動脈供血區)。
▎發病3小時內rtPA靜脈溶栓相對禁忌證:
輕型非致殘性卒中。
近2周內有嚴重外傷(未傷及頭顱)。
癡呆。
既往疾病遺留較重神經功能殘疾。
未破裂且未經治療的動靜脈畸形、顱內小動脈瘤(<10mm)。
少量腦內微出血(1~10個)。
使用違禁藥物。
類卒中。
▎發病3~4.5小時內rtPA靜脈溶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適應證:
缺血性卒中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
癥狀持續3~4.5h。
年齡≥18歲。
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禁忌證:同3小時。
相對禁忌證:
使用抗凝藥物,INR≤1.7,PT≤15 s。
嚴重卒中(NIHSS評分>25分)。
相對禁忌證取消了“年齡>80歲”、“口服抗凝藥不考慮INR水平”及“有糖尿病和缺血性腦卒中史”。
以上相對禁忌證的患者選擇是否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時,需充分溝通、權衡利弊,對可能獲益的程度及承擔的風險充分交代,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看過,請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