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顯示頸部及顱內大血管管壁,對判斷腦動脈狹窄是否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夾層、煙霧病、血管炎等有一定幫助,同時可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現斑塊內出血、潰瘍、破裂等易損斑塊因素,是腦血管病高危人群卒中篩查或介入治療前的補充檢查手段。
作者:stari
來源:1影1世界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HR-MR,VWI)
顱內其它疾病的應用
由于多種原因,雙側頸內動脈終末及大腦前、中動脈起始部的狹窄、閉塞;顱底側支循環小血管形成,在腦血管造影DSA圖像上呈煙霧狀;也可出現一些不典型表現,如受累部位不典型,煙霧狀血管不明顯或一側受累。
女,26歲,顱腦MRA示雙側大腦中動脈主干閉塞,VWI示大腦中動脈管壁呈向心性狹窄,管壁呈細線樣,信號均質,周邊伴有側枝細小血管流空影。
腦動脈夾層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動脈內膜撕裂,致使血液經破口進入血管壁而形成的壁內血腫,進而引起血管腔狹窄、閉塞或瘤樣擴張的一種疾病。是僅次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第二大卒中致病因素。
顱內夾層動脈瘤在影像學上具有在個典型征象內血腫、內膜片和雙腔征。
DSA仍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并不能很好顯示上述三個征象。
HRMR-VWI則能更清楚地顯示血腫、內膜瓣、雙腔,三個征象,甚至還可以進一步觀察管壁和管腔的形態學特點, 顯著提高檢測腦動脈夾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男,56歲,突然出現右側肢體麻木,語言模糊。頭部MRI及ASL示左側顳頂枕聯合區腦梗死,為新鮮病灶,腦血管造影DSA示左側頸內動脈偏心性狹窄。
同上例,HRMR-VWI示左側頸內動脈內高信號,軸位可顯示雙腔片,真腔小低信號,假腔大,內部高信號為血腫及新鮮血栓,矢狀位可顯示腔內螺旋狀走行的內膜片。
顱內動脈瘤靠CTA、MRA等多可發現,DSA可明確診斷并進行介入治療。
但是,對于急性SAH和多發性動脈瘤的患者,HRMR-VWI有助于確定破裂動脈瘤,VW-MR顯示SAH破裂動脈瘤外緣增厚、強化,沒有破裂多數無強化;提示瘤壁的強化更常見于癥狀性或破裂動脈瘤。
基底動脈瘤和后交通動脈起始部動脈瘤。管壁增強掃描示基底動脈瘤壁無強化,后交通動脈瘤壁明顯強化(箭頭)。軸位T2FLAIR顯示環繞強化動脈瘤的血腫。
好發于年輕人,多有感染病史,自身免疫性檢查可呈陽性。在病理上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平滑肌細胞增殖,導致血管壁的增厚及炎性反應。
頭部MRI發現橋腦梗死,MRA示基底動脈遠段、大腦后動脈等不均勻狹窄,VWI示基底動脈血管壁向心性增厚,增強掃描明顯均勻強化。提示:CNS血管炎。
TOF-MRA顱內血管不均勻、間斷性狹窄,VIW顯示受累血管彌漫性、向心性管壁增厚,T1WI+C表現為環形強化,明顯強化,管壁強化程度反應血管炎的活動情況,治療有效時,強化程度可以減低,所以,VWI可用于血管炎療效評價的檢查方法。
HR-MRI-VWI,作為傳統血管影像方法的補充,可同時顯示管腔、血管壁和斑塊,可評估血管狹窄的形態、斑塊的特點為、對于尋找狹窄病因、明確卒中機制,個性化治療等,具有潛在的重要意義。
然而,目前,HR-MRI的研究、應用和推廣還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