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繪方法,亦有印花、刻劃等工藝。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常見有云龍、戲珠龍、海水龍、螭龍、行龍、立龍、正面龍、側面龍、夔龍等。之前介紹過明代瓷器上龍紋紋飾特點,今天介紹清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特點,清代龍紋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清初早期的龍紋形象略有明末的遺風,康熙、雍正、乾隆時,龍紋發生較大變化,龍首較之前“豬咀”明顯縮小,胡須變化,龍眼,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后則顯圓,清代早期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中晚期清代龍紋瓷器有形無力之意,無精打采之態。秋拍藏品征集可送保利,匡時,睿嘉四季,翰海等拍賣行,一五八 二七四九,一零二六,正規拍行拍賣費用合理,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平臺
清代早期康雍乾瓷器龍紋特征
康熙時期云龍紋龍身成“弓”形,其腹部有明顯的下墜感,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的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于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
清康熙 礬紅海水青花龍紋盤 (一對)
此盤除色彩表現的方式獨到之外,所繪龍紋一改往日仿明宣德云龍紋樣,豬鼻扁首,細頸長身的造型,而是以本朝龍紋呈現。龍首寬頭方額、身姿矯捷、龍爪渾厚有力,無一不體現了康熙朝龍紋叱風詫雨的氣勢特征。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康熙青花龍紋戲珠洗中的龍紋互為左證。
雍正瓷器上的龍紋已從康熙的野性中脫離出來,帶著漢化的痕跡。雍正朝瓷器以精細著稱于世,這不僅表現在器型、胎釉上,也充分表現在瓷器的紋飾上對于一個熟讀四書五經的雍正皇帝來說,理解龍紋就比年輕時的康熙深刻。雍正時期龍體態肥碩,中規中矩,一絲不茍。鬣毛整齊,向上飄前,角光滑如修飾,上下顎平齊,開合有力,身體甩動,四肢粗壯,五爪精美。雍正朝的云龍紋繼承了康熙朝的風格,并又有創新,龍角特別突出,增添了威嚴之勢。其云紋以兩個為一組呈現,并且用順時針方向單線描繪。龍爪的畫法也有所創新,大多都比較尖利。此時期云龍紋一反康熙朝僅以火焰紋為輔助紋飾的特點,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狀的卷云紋。且其火焰紋多為鹿角狀或是連續弧線形,有別于康熙時期的“山”字造型。
清 雍正 掐絲琺瑯仿青花釉里紅云龍紋天球瓶
天球瓶高57.3cm碩大宏偉,長頸微束,寬肩鼓腹,圓唇、足底鎏金。通體掐絲細致,盤飾巨龍騰云,氣勢磅礡。紅龍鹿角,長須曲卷,口滿利齒,身軀矯健,密披細鱗,足皆三爪,鋒利如刀,穿云逐追火珠。水波滄浪之上,卷云朵朵,或藍或白,以色調深淺,交代層次遠近,彷佛牡丹盛綻如潮。
康熙朝的夔龍紋紋飾密布但并不擁擠。康熙朝夔龍紋表現技法呈多樣化傾向,不僅有繪畫,也有暗刻;雍正時期的“五爪夔龍”是很有清代特色的,此一時期的夔龍紋出現了前所未見的五爪,并且局部刻畫也很精細,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乾隆朝的夔龍紋圖案化傾向較為明顯,龍首的刻畫較為簡單,但重在點睛
乾隆一朝龍紋瓷器數量巨大,遍及朝野,龍本作為皇家象征,民間應控制使用,但乾隆時期,國家鼎盛,乾隆每每以天朝自居,對臣民放任,尤其乾隆一貫的統治思想是對官嚴對民寬,故從不去追究民間在瓷器紋樣這等小事上是否犯上,是否僭越,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龍紋千姿百態,蔚為大觀。;乾隆朝的云龍紋與其說是承襲了雍正朝的特點,倒不如說是沿續了康熙朝云龍紋的特點更為貼切,例如它借鑒了康熙朝常見的“弓”字造型,輔助紋飾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紋為主,只是更加繁復。但乾隆朝云龍紋龍頭較長,龍尾禿而卷。更注重龍鰭的描繪,結構交待明確,尾鰭呈放射狀。龍腹麟甲整齊勻密,多為長腳如意紋。此時云紋借鑒了雍正云紋的表現方法,即卷云紋與火焰紋相結合,而卷云紋類似于長腳如意云。康熙龍四爪三爪多見,五爪反而少見。可見當時宮廷還是天朝心態,少清規戒律,多寬松隨意,所以乾隆時期的龍紋全都是歌舞升平之相。
清乾隆 青花云龍紋葫蘆瓶
此器呈葫蘆狀,高18.5cm此葫蘆瓶形制擬取瑞果天然葫蘆之造型,通體青花裝飾,主題紋飾為螭龍、云蝠紋,輔以如意云紋、變體蓮瓣紋。
葫蘆藤蔓綿延,“累然而生,食之無窮”,因葫蘆多籽,籽粒眾多,數而難盡,為綿延後代,子孫眾多的象徵,而有多子多孫、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為吉祥之物,又為佛家“暗八仙”之一。
清代中期嘉道咸龍紋特點
清代經過乾隆文治武功的消耗后清代開始走下坡路,到清代中期嘉慶之后的龍紋日趨溫和,龍爪趾間距變大,被人們稱為“雞爪”漸失鋒利感,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意,毫無殺傷力。從瓷器上的龍紋就能看出清代政治在變化,經濟的下滑以及人民心態的變化。
嘉慶皇帝從乾隆爺那里接手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帝國時,悲劇注定無法避免,而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反映在匠人手里,就再也不會出現盛大華美、祥和安寧的大作。這個時期的龍紋裝飾更多的是粗劣的繼承前朝,龍爪仿效康乾,龍趾更粗糙。并且大量出現在陶瓷器上龍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劃龍舟、比如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圣威嚴,至尊至上的皇權形象也逐漸式微。
清道光 青花云龍紋直口瓶 (一對)
此對直口云龍紋瓶正是道光御瓷頗為珍罕之器,其造型典雅尊貴,胎釉細白堅致,青花明快妍麗,所繪之蒼龍吒海圖,為道光御瓷之少見,繪工精湛,狀物有神,蒼龍威武遒勁之勢,予人以無限震撼之感。成對保存,更是難得,是為道光御窯無上逸品,品格之高絲毫不讓慎德堂之御瓷。
道光龍紋:為帶魚龍(也叫蝦弓龍),帶魚龍也很形象,它是透頭的,鰭是像帶魚的“鰭”,四肢與軀干粗壯,但爪細如線。
清代晚期通光宣瓷器上龍紋特點
清代晚期已經是大清王朝搖搖欲墜風雨飄渺的時期了,無人關心政治和藝術了,都為了生存工匠無心燒造瓷器也反應在了瓷器紋飾上。
同治時期的龍紋特征表現:細頸、粗腿、尾上翹,反差冥想,狀如走獸。
光緒時期瓷器上的龍紋點睛龍,就有的軀干無背鰭;有的背鰭呈短柱狀;有的為猴頭作直立行走狀;有的細頸粗軀,腿壯脛瘦。
中國瓷器和紋飾代代相異反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點。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瓷器龍紋的特征,是龍紋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對龍紋瓷器的斷代和鑒偽有著很好的借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