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那些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快得讓你疼惜,讓你心頭有種輕微的憂傷,不知不覺就到了谷雨節氣。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谷雨前后同時也是播種移苗、點瓜種豆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明顯加快,特別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谷雨節氣后降雨逐漸增多,所謂雨生百谷是也。我覺得谷雨這節氣的名稱聽著就感覺喜慶,就感覺美好,有種豐衣足食的感覺。
說到谷雨,自然就要說起茶。陸羽在《茶經》里如此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焙汪敯喈斈臧l明鋸子一樣,神農氏發現茶葉也純屬偶然。傳說神農氏嘗了七十二種毒草后毒氣集聚在身體內,那種感覺實在是不好受,不能接著干活啦,神農氏只好病歪歪地躺在一棵樹下休息休息,這時,忽然一片綠色的樹葉被風吹落,樹葉飄飄悠悠就飄落到神農氏的嘴邊,神農氏順便就把樹葉含進嘴里咀嚼了一下,呀,這葉子味道清香醇美不說,讓神農氏原本倦怠的精神還為之一振,真是太神奇太美妙了!于是,他索性就摘了幾片嫩枝上的葉子細細地咀嚼起來,身體里的毒氣居然就此消退。神農咀嚼的葉子就是我們今天的茶葉。
說起來,茶樹不過是地球上億萬種樹木中的普通一種,茶樹的葉子看起來也是貌不驚人、相不出眾,普普通通得很,但就是這么一片普通的樹葉,舒舒展展,飄飄浮浮,衍生出不知多少美妙的故事來,增添了不知多少美妙的生活情趣來,并逐漸積淀形成了豐厚多姿的茶文化,同時又衍生出了茶與禪、茶與畫、茶與書法、茶與詩詞文章等等的因緣聚合……真是此情綿綿無絕期??!
(漫樸田園攝影)
茶葉的采制,也和節氣關系緊密。人們把清明節前采制的茶稱為明前茶,把谷雨前采制的茶稱為谷雨茶。物以稀為貴。明前茶基本上就是一片片小小的嫩芽,人們美其名曰“雀舌”。想想,茶樹剛剛發出的小嫩芽芽兒,這么小的一片嫩芽芽,需要采摘多少片嫩芽芽才能制作成一斤明前茶?這也是人們青睞雨前茶的原因。
明前茶固然珍貴,但是,谷雨茶也自有明前茶所沒有的優勢,畢竟,那么又小又嫩的茶芽芽,還沒有吮吸多少日月精華呢就被采摘了下來。文震亨在《長物志》里就提到雨前茶的種種好:“采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惟成梗蒂,葉綠色而團厚者為上?!泵鞔枞嗽S次紓在他所著的《茶疏》里,特別提到茶葉采摘的最佳時間:“清明、谷雨,宅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
(漫樸田園攝)
谷雨茶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有不少地方形象地稱之為“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不冷不熱,氣溫剛剛好,陽光剛剛好,雨量也充沛,由于茶樹經過半年多的休養生息,新發的春梢芽葉發育充分,飽滿肥碩,翠綠豐盈,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的滋味鮮活,茶湯醇厚,香氣清幽怡人,比明前茶更耐沖泡,更耐品味。谷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和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被形象地稱為一槍一旗;一芽兩嫩葉的則被形象地稱為一槍兩旗,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的價格比較經濟實惠,在水中的造型優美好看,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遜色多少,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
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曾經倡議將每年農歷的“谷雨”這一天作為“全民飲茶日”,并舉行各種和茶有關的活動。關于谷雨茶,茶農們則如此說,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這天采的鮮茶葉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茶農們那天采摘來做好的茶都是留起來自己喝或用作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時節,是茶農們采茶、制茶的忙碌時光,也是茶人們競相品評新茶的美好時光,剛采摘的茶葉的清香,茶葉制作過程中炒青、搓茶時茶葉散發的暖香、醇香,茶人們品評新茶時茶湯的清幽之香……谷雨時節茶飄香,悠悠茶香就此飄進了煙火人間,飄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飄進了我們的詩詞文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