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婆媳在家庭中的矛盾數不勝數。有的家庭還因婆媳關系一拍兩散了。婆媳之間要相處好真的那么難嗎?事實上,同樣一件事,你太在乎了,就很難相處下去。你不在乎了有格局反而簡單很多了。
我們村的張阿姨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雖然家里不是很富有但張阿姨心地非常善良。張阿姨有兩個兒子,因為大兒媳在公司上班,孫女生下來一歲多,都是張阿姨在照顧。后來小兒子也結婚了,有了孩子,張阿姨一有空就去幫小兒媳。小兒媳沒有上班,在家做家庭主婦。
張阿姨從來沒有嫌棄她沒有工作。反而很體諒她,不但有空就幫忙帶小兒子的孩子,而且經常煮了什么好吃的菜,都送一碗給小兒媳。覺得她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能分擔的就盡量分擔了。張阿姨大兒媳要上班,張阿姨大兒媳要上班,就主動幫忙接送孩子,做飯、洗衣服。
從來沒有半句怨言,兩個兒媳也都很喜歡張阿姨幫老人買鞋子,買衣服。只要一聽說張阿姨不舒服,大兒媳會趕緊帶張阿姨去看病配藥。希望她身體健健康康的。
張阿姨是一個心眼很好的老人,她覺只愿能幫到兩個兒子,她都沒有半句怨言。所以這么久以來,他們家沒有什么婆媳矛盾,誰對聽誰的,一個家里不存在“誰壓榨誰。”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家里有一個能想得通的婆婆真的至關重要。她們心里有她們自己的原則:只要是小家庭好,她們心甘情愿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讓人敬佩和不得不尊重。
你所做的事讓我肅然起敬,我怎么會不尊重你呢。
1.大兒媳生孩之后,張阿姨前前后后幫了他們六年,無怨無悔。跟兒媳生活在一起,張阿姨從不干涉什么,不管兒媳買菜買水果買衣服,從來不多嘴。只做好自己該做的。
2.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可以看出張阿姨的高情商。雖然她不識字,但人真的很好。
就比方說當初兒媳婦懷孕的時候,她的態度是:你們要是需要我幫助我肯定去,不需要我就待在家里。不管兒媳生男生女,她都很開心。
大兒媳先生了孩子,因為大兒媳因為大兒媳要去工作,她就主動來到大兒子家幫兒媳帶孩子。來了之后,張阿姨首先向兒媳表明:“珊珊我做飯可能不太好吃哦。你要多多見諒,我真的不擅長炒菜、做飯。”關于這一點,大兒媳也從沒嫌棄過。
在跟大兒媳帶孩子期間,張阿姨跟大兒媳帶孩子期間,張阿姨跟大兒媳從不曾因為一件事而吵架,她不但想你好,而且心態也好。從來都不會因為什么而爭風吃醋。同住一個屋檐之下,張阿姨從不干涉兒媳的私事。這是張阿姨跟兒媳婦的相處準則。
講真話,一個家里婆媳之間能不能出的好,婆媳和兒媳婦的格局觀都很重要。再小的事,如果你愛計較也成了大事。
如果彼此都不愛計較,兩個人相處起來也會和諧很多。
3.有一次,大兒媳娘家的父母,妹妹來做客,張阿姨便忙前忙后張羅吃的。有時候大家有衣服需要洗,她也搶著幫大家洗。大兒媳生第二個寶寶,孩子幾月大的時候,有時半夜孩子哭鬧,張阿姨都會起來幫忙抱著寶寶,哄著寶寶。
讓兒媳自己小睡一會兒。兒媳娘家人都夸:“你婆婆人真不錯啊,見過那么多做婆婆的,卻從沒見過有你婆婆這么好,這么通情達理的人!你要好好孝順你婆婆啊。”像張阿姨這種性格,跟誰都很合得來。兒媳婦也在心里感激遇到一個好婆婆。
張阿姨跟兒媳相處的高情商準則:
第一,我不會事事都要做主,也不會去干涉小年輕的事
第二,盡我所能,能幫得上忙的地方,盡量幫,誰對聽誰的,家和萬事興
第三,大家彼此真心相待,對小事不計較,不去介意那么多瑣碎的事
第四,兒媳婦和兒子要是吵架,要跟兒媳婦統一戰線,多幫兒媳婦說話。
一個家,如果婆婆整天像一個家長,不管大事小事都得她說了算。太在乎這種權力反而成了麻煩,你不在乎格局很大日子過得倒也很舒坦的。
今日話題:你婆婆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