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人的一生既短暫又充滿著未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
我們都看過很多事例,在不完整家庭出生的孩子與一個在完整家庭出身的孩子,在人格和心靈方面總是有些差別的。
生活豐富多彩,但同時又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想要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父母們還是要有一定的理性的行為,不要為了一時的沖動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男人和女人在兩年前已經離婚了,女人拋下了孩子和丈夫,離開了這個讓她傷心欲絕的家庭。很多事情肯定是有因才有果的,不能完全說是一方的錯誤。
男人也是有錯的,他脾氣不好,經常對女人發脾氣,而且還有大男子主義,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男人女人的感情根基不穩。
所以最終才落得最終這樣的結果。但是男人并沒有將如實的情況告訴自己的父母,而是將他們的婚姻實情隱藏起來了。
02
他們的孩子三歲了,已經還是對爸爸媽媽有認知能力了,奶奶帶孩子在小區里玩耍的時候,總是看到別的小孩有母親的陪伴,于是他就經常問奶奶:“奶奶,我媽媽在哪里呀?怎么我都沒有見過她呢?”
奶奶每次只會告訴孩子:“你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工作,到你長大了就能見著媽媽了。”其實老人家也從未問過自己的兒子,兒媳婦究竟哪里去了,她一直以為兒媳婦是真的去了工作。
孩子的世界是最天真無邪的,小時候什么都不懂,覺得大人說的都對,什么都相信。
03
有些事能早點告訴孩子就趁早說去,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受到傷害最大的是孩子。
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最想要的人生,不該從小就被人支配著。
后來,孩子問的次數越來越多了,奶奶的理由已經聽不進去了,還整天哭鬧著要找媽媽。老人家只好問清楚自己的兒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兒,孫子都三歲了,你媳婦兒還不回來,什么意思?”男人聽了,知道真相終究是瞞不住的了,男人猶豫了然后說:“媽,我說出來了你別生氣。”“說呀,一個大男人磨磨唧唧的。”“媽,我們離了。”
一段失敗的婚姻中,受傷的不止是夫妻雙方,還有她們的家人。
小孩和老人有時會是失敗婚姻中的受害者,她們的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強。提早將事情講清楚,讓她們有時間去治愈心靈。
04
男人的這句話真的把他的老母親給嚇到了,老人家怎么也想不到,原來兒媳婦這么多年不回來,竟然是這個原因。
老人家想到這兒,心跳急速加快,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為什么現在才告訴我,那你的孩子怎么辦呀?”老人的語氣有著一些擔心。
“孩子,我可以自己撫養,你就別擔心了。”男人為了安撫自己的母親才說出這句話。“你撫養是可以的,但是孩子長大之后會怎么想?你想過沒有。”
老母親說。“孩子長大了,我相信他自然會明白的。”“怎么明白,他現在都經常問我他的媽媽在哪里,孩子是需要母愛的。”“那我給他找一個不就行了嗎。”
老母親聽完男人說的話之后,搖了搖頭,明顯是對兒子的話有些無奈,然后說:“能一樣嗎?”“不一樣也沒有辦法,我跟她是不可能的了。”
老母親沒有再跟兒子說下去了。因為她也明白兩夫妻的問題,兩個人都分開那么多年了,想要再在一起也是不大可能的了,老母親陷入了沉思。
05
在做一個決定前,兩人要冷靜下來,不能沖動去做決定,后面后悔也來不及。
后悔藥世間沒有,所以不要帶著情緒去做任何的決定,多換位思考,還要替自己身邊的人考慮。
有些事要自己去做了才有結果,可能她也在后悔,孩子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有時只是礙于面子誰也不肯低頭。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陪伴也許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說父母是孩子智慧的啟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導。
但是有時候生活就是這么殘酷,很多事情大家都不一定能猜到,就比如兩夫妻之間的感情,有時候真的可能說變就變。在這其中父母感情出現問題,對孩子成長也是有一定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