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一般3歲開始上幼兒園不同,英國入園的時間要更早一些,一般1歲,甚至乎3個月大的寶寶都考慮入學了。為什么呢,有的家庭父母雙方都需要工作,無法在家當全職奶爸奶媽,其次是因為在英國幼兒教育理念里比較提倡低齡寶寶盡早接觸幼兒園,小的寶寶需求比較簡單直接,因此在生理(免疫系統)和心理(分離焦慮癥)上需要調整時,家人安頓好吃和睡就很快能適應過來。英國的幼兒教育書籍都提倡讓寶寶從1歲開始接觸周圍社會,最好接受比較專業的或有組織的幼兒、育兒活動,美其名曰“建立社交圈”,且最好是能夠定期去幼兒園,所以很多幼兒園會接收3個月以上的寶寶。
3歲以前的Nursery主要是私立的,需要繳納額外的費用。當然在英國,這個年齡段的托兒機構種類繁多,有Nursery(幼兒園)和Childminder(幼兒保育人)等,還有適合家里同時有兩三個孩子需要照顧的個人注冊的Nanny(保姆)等。許多Childminders 有著豐富的幼兒教育經驗,接受過日常急救訓練,并且通過政府Ofsted和CPR認證。前段時間在媒體上引起關注的皇家御用保姆學院- 諾蘭德學院 Norland College,其畢業的學員廣受貴族和中上層階級家庭的歡迎。
對于全職或者半職的媽媽來說,還有省錢又實用的Playgroup。每個社區都會有一定數量的Playgroup,有點類似國內親子活動的形式,由公益機構、政府部門或個人名義組織活動,讓娃娃們在一個開闊、安全的環境里集中快樂地玩耍,當然,顧名思義大部分的 Playgroup 都僅僅是玩耍內容,不會提供教育課程的內容,所以這樣說來,對于母語不是英語的家庭,把孩子送入幼兒園不失為更普遍合理的一種選擇。
英國學制中,7歲開始上3年級(Year 3), 正式屬于小學階段(Preparatory School)。在7歲以前,細分為Nursery(4歲之前),Reception (4-5歲), Year 1 (5-6歲),Year 2 (6-7歲)。在這段時間,有大約90%的家長選擇免費的公立幼兒教育,也有少部分希望提供給孩子更優越的照顧的家庭選擇私立教育。 私立學校的費用由學校來定。
眾所周知,英國倫敦的生活成本很高,一張地鐵月票就要135英鎊(大概1200人民幣),但是在和兒童有關的事情上,免費的概念可不是吹出來的。在英國,所有孩子3歲之后都可以接受每周15-30小時的免費教育,英國政府似乎還計劃增加義務教育的比重。
據報道,英國女王2015年宣布,幾年后希望所有孩子都會得到5天全免費的義務教育。這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的贊助費、學費﹑書本費﹑雜費等等,惟一的開銷就是孩子的餐費,當然,如果是廚藝了得的媽媽,這項費用也可以免。同時,所有的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等也都是免費向孩子們開放的。即使是節假日期間為孩子們舉辦的講座﹑手工課﹑歌舞演出﹑小派對等,也是絕對的“免費入場”。至于交通方面,低于11歲的小孩只要申請倫敦的 “5-10 Zip Oyster photocard”,就可以在倫敦范圍免費乘搭地鐵、火車和巴士(11-15歲孩子只有巴士buses和纜車trams免費, 地鐵需要支付兒童費用)。以下可以看到5-10 Zip Oyster photocard的樣本。
免費學業不意味著低質,而恰恰相反,幼兒教育成為了整個教育系統中最受重視的一環。在行業準入方面,幼兒園的開辦資歷和注冊要求也極為嚴格,并需要定期接受審查,幼兒園的排名和評分可以從你當地的兒童照顧咨詢或者從英國政府網站 ofsted.gov.uk 上查找到任何一家有資質的幼兒園的綜合評價報告。Outstanding 為優秀,Good 是優良,Satisfactory 為合格。
在教育理念和體系方面,英國的幼兒教育大多采用英格蘭早期基礎階段教育體系(簡稱EYFS),是世界權威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標準之一。英國教育部自2000年設立專項調研,7000名專家、學者和教師對3000名嬰幼兒進行長期跟蹤研究,確認了0-5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由專業人士對早期教育方式進行了科學嚴謹的研究,最終制定了該體系。編纂過程歷時12年,總耗資超過1.5億。基于以下7大發展領域,制定了28項早期教育目標:
* 個人、社會和情感的發展
* 溝通、語言和文字
* 身體的發展
* 讀寫
* 數學
* 對世界的理解
* 表現力和藝術設計
英國的幼兒園數量很多,但是大都規模很小,師生比很高,這意味著,每個孩子得到的“注意力”會非常高。每個年齡階段師生比例是硬性規定的,6個月到2歲的班級,高達2比1。慢慢遞進,2-3歲是4比1,4-5歲是8比1。所以當你看到一個班級里出現了6-7位老師時請不要驚訝。
而說到屢次虐童事件中為國人詬病最多的幼兒教師準入門檻的問題,雖然近10年來,行業監管愈趨完善,但是在大范圍內不規范的辦學機構還隨處可見,政府監管薄弱。相比較國內普遍過低的幼教師資門檻,英國的幼兒教師資格制度,不僅科學而且完善。英國的學前教師資格證書主要有教育學士學位和研究生教育證書兩種,并且重視在職教師的培養與提高,學校常年提供資金鼓勵教師到大學的短期幼教培訓班學習或參加各種幼教會議。
活潑好動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國內很多幼兒園的老師,總是從大人的角度來判斷是非曲直,用大人認為“是否安全”或“是否浪費”的標準,來限制孩子。而大部分的英國老師,卻將“保護孩子的興趣”和“尊重孩子的創造性”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努力保護和鼓勵著孩子的天性,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英國老師從來不限制使用,剪刀就被放在開放區域,孩子們隨時可以你拿來使用。所有的手工材料,粉的﹑黃的﹑藍的﹑硬卡紙﹑電光紙……只要小朋友需要,老師就盡情提供。
如果你實地體驗一下英國幼兒園的生活,會很容易發現在幼教體系中,強調孩子的戶外活動質量也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而努力保護和鼓勵這一天性,讓孩子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一直是英國育兒教育大力提倡的一點。反觀國內的情況,似乎以“別磕著碰著”為第一要務,以“乖”﹑“不淘氣”為“好孩子”的標準,而這其實恰恰扼殺和踐踏了這一天性。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下英國幼兒園環境,通常,學校的四周環繞著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坪,給人一種靜謐、祥和的感覺。幼兒園內,郁郁蔥蔥的種植園地和曲幽的休閑小路可以讓孩子們隨時走進大自然。布置精巧的沙坑、小河給孩子們創造了一片自由玩樂的天地。各種各樣的小自行車、小跑車、攀登架、小山洞、滑梯等設施,處處都體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理念。
相比較國內,英國幼兒教育更為注重家長要以多種形式參與到教育中來,共同支持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家庭和幼兒園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家園關系應該是平等合作的。學校會舉行各種家長會。會收到關于孩子們學習進程的正式報告。此外,學校還會舉辦各種家長培訓班和工作坊,告訴家長孩子們在學校如何學習以及需要大家在家里如何配合。學校還會定期發送簡報,告知學校的最新消息。如果國內的幼兒園管理工作也可以重視家長與幼兒園的平等與合作而非對立關系,我們是可以避免很多慘劇的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