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主軸是走桂枝湯的路,可是跟桂枝湯驅邪的方法不一樣。
大青龍湯是可一不可再的藥。一旦發過燒后,再發燒,就是少陰真武湯的燒。(上一帖是仙丹,下一貼就是毒藥)
《神農本草經》
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
【功能】
陽明高燒,肌肉里產熱出汗,脈洪大,口渴,就能用石膏清熱。
石膏治陽明經病的時候,是從皮膚表面發汗的,并不是一個寒泄的藥。
上排牙屬大腸,下排牙屬胃,石膏加白芷治下排牙痛。(白芷是陽明胃經行經藥)
【生熟區別】
生石膏退大熱,不要用熟石膏,否則會燒壞人。
生石膏:半透明體,紋理直條,透明部分像冰糖。
熟石膏:即石膏粉。
【大青龍湯用法注意】
大青龍湯石膏一定要多。
大青龍湯非常怕出大汗虛脫死掉。
喝的時候一股淡淡甘甜的味道,抿著喝,手足煩的時候有一點濕潤,然后煩的感覺不見了。如果覺得尿尿不出來了,用真武湯救。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三兩),細辛(三兩),桂枝(三兩),干姜(三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瓜蔞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量;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神農本草經》
半夏,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張,咳逆腸鳴,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半夏舔舔,過一會舌頭會很痛。它的藥性是跳躍性的,有個空間作用上跳掉一段的感覺。
熟半夏有用礬泡過,需要先用溫水泡半個鐘頭。
生姜解半夏的毒。
半夏可把水分轉到膀胱,尿解。
半夏是夏天過了一半收采的,節氣由陽入陰。嘔吐多用半夏,因為吃進去的東西,一個比較陽,一個比較陰,要讓身體接納這些東西,是需要通陽的藥的。
咽喉腫痛–婦人郁悶不快——半夏厚樸湯
《神農本草經》
味辛溫,主咳逆,散肺經之風。頭痛腦動,散頭風。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散筋骨肌肉之風。久服,明目,利九竅,散諸竅之風。輕身長年。風氣除,則身健而壽矣。
長的很細,有辛辣味道。把跟寒邪混合的水邪切開。只要津液受了寒,凝聚不散的痰飲,津液與寒邪混雜糾纏,細辛就可以把它們分開。
不過細辛多半作用在比較小的范圍,整片的寒用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