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知道明朝初年有幾十萬軍民從南京(應天府)長途跋涉到貴州戍邊屯兵的這一段歷史,這次終于有了機會實地探訪,時間關系我只去了“云峰八寨”中的云山屯和本寨兩處,而這兩處也是八寨中最具代表性的。
“云峰八寨”位于貴州安順以南十八公里處。由云山屯、本寨、雷屯等八個屯堡村寨組成,是明初征南三十萬大軍屯駐的核心區。在方圓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八個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當,既可各自為戰又能彼此為援,是軍事防御體系的杰作。每個寨子都建有寨墻、碉樓,石頭外墻包裹著江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鱗次櫛比,巷巷相通、戶戶相連,既宜人居又利巷戰,被譽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儺戲,源于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起初是一種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儺戲于康熙年間在湘西形成后,向各地迅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儺戲流行于川、貴、湘等地,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這棟房子是云山屯唯一的民國建筑,房子的主人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國軍的一位將軍,后來去了臺灣?,F在這棟房子成了村里的集體財產。 整個云峰八寨的設計充滿了軍事考量,從云山屯的這個后屯門出去,便是大山里的一條小路,通往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