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糖尿病患者如果只知道控糖就錯了,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其中一個表現。更可怕的是:高血糖會引起100多種并發癥,致殘、致死率并不低,嚴重危及生命!那么,高血糖有哪些常見的并發癥,要注意哪些指標?
糖尿病有“不死癌癥”之稱,能從頭到腳引發一系列疾病,而且高血糖及部分并發癥是非常隱蔽的疾病。因此,高血糖只關注血糖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進一步了解糖尿病發展進程?
血糖長期處于超標狀態,會導致全身疾病,加快動脈硬化進程,甚至引發致命危險,如:足部與下肢病變、失明、腎衰、腦梗等。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血糖指數調整藥物。
※ 糖尿病指標
空腹血糖 ≥7.0mmol/L
餐后血糖 ≥11.1mmol/L
※ 糖尿病前期指標
空腹血糖:6.1--6.9mmol/L
餐后2小時血糖:7.8--11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一般3個月測一次,是判斷糖友病情穩定性的重要依據。
※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關系
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標為<><>
若糖化血紅蛋白>8%,預示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調整藥物,但具體還得根據患者年齡、病情等情況調整控制目標。
肥胖尤其是超胖其實是一種病態反應,它是引起糖尿病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也與十多種癌癥有關。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 體質指數公式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糖尿病與高血壓為同源性疾病,病因、危害等方面都有共通性,兩者常常合并發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壓,會進一步加快心腦血管疾病的發展,誘發其他并發癥。
※ 高血壓判斷
①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② 3次非同日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任何一個達到上述標準,都稱為高血壓。
糖尿病腎衰竭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尤其多見于多年糖尿病患者。
血糖過高,會造成腎小球的生化組成異常,導致血漿蛋白漏出,形成腎小球硬化,推動糖尿病腎衰竭的發展。
糖尿病患者體內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容易引發肝臟的蛋白、脂類等代謝紊亂,容易引發脂肪肝,形成糖尿病性脂肪肝。
但合理地控制糖尿病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預后。了解基礎的肝臟、腎臟功能,也有利于藥物的選擇。
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激素及細胞代謝異常,會引起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改變,損壞眼部營養和視功能,易導致黃斑、視網膜等病變,嚴重時可致盲。
但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癥狀,眼底檢查是診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主要手段。糖友一旦出現視力模糊等癥,一定要做相關檢查,以免誤認為老花眼耽誤病情。
其實,2型糖尿病綜合控制目標具體應如下表:
血糖控制越差,出現并發癥越早、也越嚴重,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引起注意。
1、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動幅度大;
2、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尤其要警惕夜間低血糖,可能造成心肌梗死、腦梗塞等致命危害;
3、合并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伴有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等,會加快病情發展;
4、出現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