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夜晚的聲音

活下來就有未來
來源:十點讀書 作者:十點小嗲 主播:珈寧
點擊下方音頻
收聽更多精彩內容和細節
最近一段,華為又上熱搜了。
原來,消失了很久的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發表的文章刷屏網絡。
他警醒道:
“全球經濟持續衰退,未來3到5年內都不可能轉好,我們要先想辦法度過這三年艱難時期……
“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
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悲觀,而是遠見。
連這么大企業都在未雨綢繆,努力想辦法守住發展后勁,保住員工的飯碗。
更不用說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更需要有危機意識,看清現狀。
我最近也想明白了幾個道理,特別想跟你們分享。


沒有一個行業不在經受挑戰
前幾天,有個朋友和我說,“沒有一個行業是長久的。”
這句話并不夸張。
網上支付開始成為主流,大量的銀行網點、分支機構被迫關閉。
更近點的,去年在線教育直接被腰斬,以及今年的互聯網行業寒冬。
哪怕是曾經風光無限的體制內,也紛紛實行改革。
原以為,選擇一個熱門的行業,做一個看起來安穩的工作,未來就可以衣食無憂了。
殊不知,在現代社會中,基本沒有穩定的行業、穩定的工作。
這個時代,真的變化太快了。
你可以討厭上班,但不能討厭工作
憑良心說,沒有人喜歡上班,尤其是遇上一份不感興趣的工作,待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我也可以理解,大家都想逃避現實,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但先來看一組數據吧:
滴滴用戶從4200萬跌到1500萬,打車的人少了3/4;
怪獸充電從3000萬跌到120萬,逛街的人少了2/3;
攜程用戶從2500萬跌到500萬,旅游的人少了3/4…;
今年唯一有增長趨勢的軟件是boss直聘,月活超過1億,50多天新增1000萬用戶。
這說明了什么?
失業潮正在洶涌來襲,無數人都在拼了命想活下去。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的底線是什么?是要滿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求吧。
不是每個人都衣食無憂,也不是每個人都家里有礦。
不上班誰來養家糊口,誰來還房貸、車貸,誰來養育孩子、孝順父母……
當你面對各種花銷帶來的生活壓力,你就會明白: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
在你還沒有選擇和退路的時候,不貿然行動,更不要拿現在擁有的東西去賭。
變動時期,除了好好工作,你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1、學習提升,增強自我進化力
2、內化遷移,掌握職場主動權
3、自我察覺,探索多維可能性
4、好好存錢,提高抗風險能力
世事難料,沒有什么是永恒的。
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它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有點危機感也并非壞事,它至少可以讓人早做準備,不至于在危機來臨時,束手無策。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寫了一句話:
“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