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8大傳統(tǒng)大節(jié)日之七——重陽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盛大節(jié)慶,傳統(tǒng)節(jié)日按照農(nóng)歷日期,分別是:

1、辭舊迎新:除夕、春節(jié)(臘月最后一天、正月第一天);

2、火樹銀花: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 ;

3、慎終追遠:清明節(jié)(春分后十五日) ;

4、龍舟競渡:端午節(jié)(五月初五);

5、牛郎織女:七夕節(jié)(七月初七) ;

6、月圓人圓:中秋節(jié)(八月十五日) ;

7、登高遠望:重陽節(jié)(九月九日);

8、佳粥濃情:臘八節(jié)。

● 重陽簡介

為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jīng)》中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祈福的習(xí)俗,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流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nèi)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 重陽演變

重陽節(jié)始于遠古,成型于春秋戰(zhàn)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jì)》。普及于西漢,《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名稱“重陽節(jié)”記載見于三國,晉代文人陶淵明《九日閑居》詩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習(xí)俗。

唐朝時,重陽節(jié)才被定為正式節(jié)日。從此以后,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jié),并且在節(jié)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jié)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jié)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dāng)”,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明代的風(fēng)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xí)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 重陽民俗

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并稱中國傳統(tǒng)四大祭祖節(jié)日。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jié)被國務(wù)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民間有清明節(jié)“踏青”,重陽節(jié)“辭青”的風(fēng)俗。

重陽節(jié)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登高

重陽節(jié)登高之習(xí)俗歷史悠久,早在戰(zhàn)國時代重陽節(jié)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fēng)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古代民間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風(fēng)俗,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重陽節(jié)登高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東漢時河南有個方士叫桓景于該日登山避災(zāi),其三是源于登高“辭青”。

● 賞秋

重陽節(jié)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還有些山區(qū)村落保留“曬秋”特色,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nóng)作物。去鄉(xiāng)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xiāng)村旅游一種時尚。

● 吃重陽糕

史料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 放紙鷂

放紙鷂(風(fēng)箏)是南方(惠州)過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

● 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重陽歷來有賞菊花的風(fēng)俗,古來又稱菊花節(jié)。農(nóng)歷九月俗稱菊月,節(jié)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yǎng)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jié)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zāi)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習(xí)俗源于晉朝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fēng)俗。

● 求壽

重陽節(jié)求壽之俗,最早見于漢代《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享宴高會在祭天祭祖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等習(xí)俗,構(gòu)成了重陽節(jié)的基礎(chǔ)。

● 佩茱萸

古代還風(fēng)行九九插茱萸的習(xí)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jié)。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zāi)。于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yǎng)身祛病。茱萸香味濃,有驅(qū)蟲去濕、逐風(fēng)邪,并能消積食,治寒熱。重陽節(jié)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fēng)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 國外習(xí)俗

韓國古代將重陽稱為重九,從新羅時代就有在這一天登樓吟詩的習(xí)俗。到了高麗朝,九月初九的宴會甚至成為帶有國家性質(zhì)的習(xí)俗。習(xí)俗活動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戲,放風(fēng)箏。

日本重陽節(jié)于平安時代由中國傳入,王公貴族在宮中舉辦賞菊宴。日本人還會在重陽節(jié)前一天晚上將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陽節(jié)被露水打濕后來擦拭身體,以此祈求長壽。習(xí)俗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美國舊金山是一個華人聚居的城市。每逢重陽佳節(jié),花鋪里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菊花賣,有些糕點鋪還會賣重陽糕。許多華人社團舉行敬老宴,一些老人服務(wù)中心也有許多義工去看望和幫助老人。

●唐代詩詞

1、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636 -695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fēng)煙。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2、蜀中九日(唐·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3、九日宴(唐·張諤)708前后

秋葉風(fēng)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4、九日送別(唐·王之渙688—742)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yīng)作斷蓬飛。

5、過故人莊(唐·孟浩然689—740)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6、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689-740)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唐·王維)(701-761,一說699-761)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8、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701-762)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9、九日(唐·崔國輔)726前后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xiāng)。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10、九日作(唐·王縉700-781)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yán)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11、登高(唐·杜甫712-770)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2、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唐·岑參 約715-770)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

13、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一作李嘉祐詩)(唐·秦系 720-810)

欲強登高無力也,籬邊黃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14、湘川野望(唐·戴叔倫 約732—789)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15、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唐·朱放)773前后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那得更將頭上發(fā),學(xué)他年少插茱萸。

16、塞上春懷(唐·武元衡758―815)

東風(fēng)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滿淚痕。愁至獨登高處望,藹然云樹重傷魂。

17、郡中即事三首 其二(一作寄裴校書)(唐·羊士諤 約762~819)

登臨何事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

18、九日登高(唐·劉禹錫)(772-842)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19、九日寄行簡(唐·白居易)(772-846)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20、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803-約852)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21、重陽阻雨(唐·司空圖837~908)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猶勝登高閑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22、送友人(唐·崔涂)887前后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23、謝新恩·其五(南唐·李煜937-978)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 北宋詩詞

1、九日 其三(北宋·宋白933-1009)

秋色蕭蕭野水邊,茱萸時節(jié)菊花天。明時未達青云晚,惆悵登高又一年。

2、池邊菊(北宋·王禹偁954-1001)

綠池繞徑幾千栽,準(zhǔn)擬登高泛酒杯。未到重陽歸闕去,金英寂寞為誰開。

3、斗百花(北宋·柳永 約984—約1053)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

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殢紈扇。應(yīng)是帝王,當(dāng)初怪妾辭輦。

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4、偶思桓景登高故事(北宋·宋祁998—1061)

桓景全家遂得仙,佩萸吹菊對陶然。汝南雞犬緣何事,不似淮王許上天。

5、和堯夫先生相招游夏圃(北宋·司馬光1019-1086)

野迥秋光滿,徑微朝露寒。登高與行遠,馀力尚桓桓。

6、和束蒙初九日不見菊登高(北宋·王令1032~1059)

從來秋菊不曾栽,敢向西風(fēng)怨不開。我自傷秋有高興,非關(guān)特為菊花來。

7、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 (北宋·晏幾道1038—1110)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重見金英人未見。相思一夜天涯遠。

羅帶同心閑結(jié)遍。帶易成雙,人恨成雙晚。欲寫彩箋書別怨。淚痕早已先書滿。

8、邵武作(北宋·蘇為)1069前后

愛重八九月,登高上下樓。林紅云白處,寒瀨泊漁舟。

9、經(jīng)臣重九假馬同諸友登高 其一(北宋·許景衡1072-1128)

借馬登高日已曛,一尊眊氉自相親。可憐山奧無多地,著盡秋來沒興人。

● 南宋詩詞

1、醉花陰·重陽 南宋·李清照(1084-1155)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2、九日(宋·可觀)(1092~1182)

心中一寸灰已冷,頭上千巖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豈知今日又登高。

3、九日黃 其一(南宋·史鑄)

露叢花發(fā)例皆遲,異品敷金不詭隨。應(yīng)節(jié)及時真可愛,登高且把泛瑤卮。

4、和九日賜宴瓊林苑(宋·史浩)(1106—1194)

鳴蹕登高秋暮天,西郊輦路直如弦。禁園花覆千官醉,愈覺君恩湛湛然。

按:清董沛《甬上宋元詩略》卷九引《史氏世寶集》作史嵩之詩。

5、九日寄昌齡弟 其四(宋·王十朋)(1112—1171)

我有茱萸沜,遙同輞川底。登高少一人,又是王家弟。

6、次虞樞密九日登高韻(宋·王質(zhì))(1127—1189)

滿擬重陽醉菊觴,花時多已過重陽。年來莫是無知己,未遇淵明不肯香。

7、圩丁詞十解 其七(南宋·楊萬里1127-1206)

兒郎辛苦莫呼天,一日修圩一歲眠。六七月頭無點雨,試登高處望圩田。

8、野望(宋·朱熹1130-1200)

登高立馬瞰晴川,四面平林接暝煙。東望不堪頻極目,歸心已度鳥飛前。

9、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辛棄疾(1140-1207)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

10、丁酉重九日宿順昌步云閣絕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其二(南宋·劉克莊1187-1269)

老子癡頑耐遠游,平生腹不貯閑愁。今年天賜登高地,身在云峰最上頭。

11、九日止諸少登高(南宋·艾可翁1198-1275)

塵埃漠漠一千里,風(fēng)雨瀟瀟十四陵。立得身高愁轉(zhuǎn)甚,龍山從此不須登。

12、閏九(南宋·嚴(yán)粲)

前月登高去,猶嫌菊未黃。秋風(fēng)不相負,特地再重陽。

13、十一日同諸友登南臺二絕 其二(南宋·陳文蔚)1210前后

腳底云山疊疊低,面前一帶繞清溪。秋光總可供吟筆,寫作登高第一題。

14、重陽(南宋·文天祥1236-1283)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15、涌泉閣(南宋·釋紹曇?-1297)

肆無礙辯若懸河,尺水能興萬丈波。平地?zé)o端立層級,登高人少逐流多。

16、九日二首(其一)(南宋·黎廷瑞1250~1308)

山下驚天動地雷,山頭聽得似嬰孩。幾回看盡人間世,只好登高莫下來。

● 元代詩詞

1、【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重九(元·關(guān)漢卿)(約1220-1300)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2、登高(元·何中1265~1332)

數(shù)峰高聳萬峰低,看到斜陽意欲迷。一朵碧云深淺碧,殷勤只在數(shù)峰西。+

● 明代詩詞

1、九日 其二(明·史謹(jǐn))1367前后

碧闌干外楚江濱,一片秋光雨后新。多少登高林下客,不知誰是去年人。

2、登閣(明·袁凱)1369前后

木落淮南秋色空,閑登高閣送歸鴻。白頭老婦癡兒女,盡在蕭條望眼中。

3、寨上過重九(明·葉子奇1327-1390)

客子光陰似水流,西風(fēng)吹老菊花秋。今年不用登高去,人在青山最上頭。

4、大梁雜興 其二(明·謝榛1495~1575)

獨登高塔俯中州,一線黃河天外流。坐倚半空成浩嘯,白云南去見嵩丘。

● 清代詩詞

1、客中九日(清·王翃1603—1653)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yīng)笑關(guān)山客,每歲登高只異鄉(xiāng)。

2、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1613—1682)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3、掩扉(清·屈大均1630-1696)

半掩山扉及晝長,登高不赴小重陽。三真六草教兒女,寫盡秋林葉葉霜。

4、九日約同從兄青然登高不至四首 其一(清·吳敬梓1701-1754)

盡日憑闌有所思,夕陽不見野艇移。窗前綠水紋如縠,一夜清霜減舊時。

5、幽州九日(清·湯鵬1801-1844)

滿把茱萸當(dāng)采薇,天涯九日淚斜揮。登高怕見南飛雁,人自傷心雁自飛。

6、九巳丁日北禪寺登高二首(清·靳昂)

峰余殘雪晚煙蒼,寒冱疏林淡染霜。 共道今年秋氣肅,幾忘添閏作重陽。

風(fēng)回澗曲冷侵衣,鳥道盤空入翠微。黃葉滿山人語寂,鐘聲穿破白云飛。

● 現(xiàn)在詩詞

1、采桑子·重陽 (現(xiàn)代·毛澤東1893 -1976)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詞鑒賞】重陽節(jié)-登高佩茱萸看詩詞
重陽節(jié)習(xí)俗趣談
登高 - 民俗習(xí)俗
重陽節(jié)
古詩詞中的重陽節(jié)俗
9月9日重陽節(jié)的來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莎车县| 信宜市| 濮阳市| 西城区| 陆河县| 石屏县| 江津市| 天全县| 噶尔县| 扶风县| 桃园市| 武定县| 仁寿县| 平武县| 富民县| 祥云县| 荣昌县| 张家港市| 庆云县| 台前县| 武强县| 搜索| 延川县| 唐河县| 呼图壁县| 六盘水市| 五大连池市| 永川市| 樟树市| 交城县| 绥德县| 安化县| 二连浩特市| 定安县| 济源市| 扶风县| 普陀区| 汉寿县| 泾阳县| 闻喜县|